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刚 《甘肃金融》2013,(9):45-47
建立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将影子银行去"影"化,提高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要求商业银行、大型信托公司及基金公司等建立危机处置预案,限制商业银行的投资标的,防范风险蔓延。影子银行内涵、构成和规模(一)影子银行的内涵"影子银行"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准银行体系",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uClley在2007年提出的,认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由杠杆程度较高的非银行机构组成的金融系统。美国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影子银行定义为银行监管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国际货币基  相似文献   

2.
风险防范是金融业的核心,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框架,有利于防控由此产生的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广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也有人认为“影子银行是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它们和银行如影随行。”金融稳定理事会2012年11月发布的报告认为,正规银行体系监管的加强,可能助推“影子银行”发展;“影子银行”可能创造系统性风险,在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会放大市场反应。因此,该机构提出了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初步建议,但也主张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要谨慎行事,因其也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贷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论文在对影子银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意义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将影子银行定义为:从事到期日、信用及流动性转换,但无法获得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或公共部门信贷担保的金融中介。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影子银行是指行使商业银行功能但却基本不受监管或受很少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目的实体公司(SPV)等。同时又  相似文献   

5.
陆畅 《时代金融》2012,(3):94+105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陆畅 《云南金融》2012,(1X):94-9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一些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结构和业务(以下统称影子银行)日益活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本文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影子银行的特点及蕴含的风险,并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规模,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的操作模式,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加强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尹继志 《新金融》2013,(2):43-49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在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被提出,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下"一夜成名"。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央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在国外,影子银行及其工具和产品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性投资载体、债券保险公司、货币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的中国化"影子银行"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提出,其定义为"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它游离于联邦政府监管之外,筹集到的多为短期不确定的资金"。与此相类似的概念还有盖特纳提出的"平行银行系统",以及IMF提出的"准银行体系"。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也相对简单。具体而言,影子银行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业内较少受监管的银信合作业务、委托贷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等。比如,通过银信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将银行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可释放出更大的放贷空间。二是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小额贷款等。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在我国,一些已具备“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业务,尚游离于监管之外,其发展壮大的同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不良影响,亟需加强引导和规范。本文介绍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其风险,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金融监管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国内外对影子银行定义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影子银行分外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两部分,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测度,得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规模都在不断扩张的结论.为控制影子银行风险必须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控制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循序渐进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未来进一步的措施应当是,对影子银行实行总量控制、风险排查,关键是要对表外融资业务构建审慎的原则试估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规模从可以发现的文献看,最早使用影子银行体系概念的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McCulley,是指"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之外的机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一些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以下统称影子银行)日益活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社会各界对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定义不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体系的不透明性、高杠杆率、资产表外性以及具有实质性的信贷膨胀效应等特点使其游离于银行系统严格的监管体系之外,造成整个金融系统风险的积聚,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本文以影子银行监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子银行全链条会计信息追踪、识别机理,从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的角度,探讨建立影子银行的监管框架和具体监管措施,最后对加强和改进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制度和行为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