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世界经济将步入新一轮的最佳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将略快于1996年,达到3.9%~4.1%。世界石油需求将比1996年的7170万桶/日增长190万桶/日(2.6%),达到7360万桶/日。亚洲地区的石油需求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以上。随着日本、韩国、菲律宾及印度等国家放松对国内石油价格的管制,1997年亚洲地区石油贸易将更加活跃。美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原油净进口量将比1996年增长4.7%,达到766万桶/日。1997年世界石油供应将十分充足。非欧佩克原油产量将增长160~180万桶/日,其中近一半的新增产量将来自北海。欧佩克除增加伊拉克60~70万桶/日的出口量外,石油供应相对稳定。鉴于1996年库存情况对油价的影响,石油公司会愿意适当增加库存,而1997年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预计也会发生有利于增加库存的变化。估计1997年世界石油价格仍将保持18~22美元/桶的较高价位,从各季度看,可能呈现1~2季度较高而3~4季度较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9月份 2日 根据经合组织预测,全世界1995年第一季度对石油的需求将可能达到7020万桶/日,比1994年第一季度增加70万桶/日以上。在世界性石油需求量增长中,亚洲需求增长尤为显著。预计到2000年,亚洲对石油的需求将达1960万桶/日,但亚洲石油产量却无法同需求同步增长。 8日 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最新数字,1994年1~7月中国共进口原油608万吨,高于1993年同期的552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远景展望:IEO99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能源情报署发布的《1999年版国际能源展望)预测:1996~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以1.8%的速度递增,工业化国家的石油需求年增长平将仅为1%,而新兴发展中国家为3.2%。预计到2020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将达1.1亿桶/日,交通运输用油比例将由1996年的44%上升至52%。在预测期内,世界石油供应将增加3500万桶/日,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仅占三分之一。到2020年,在世界石油出口贸易总量中,流向工业化国家的比例将明显下降,而欧佩克向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出口将增加2000万桶/日,其中约50%将流向发展中的亚洲国家。预计在未来20年内,天然气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次能源,世界天然气消费将超过煤炭;但世界煤炭消费量也将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煤炭消费增长量将占全世界消费增长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4.
1990~199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缓慢,石油供应充裕、库存增加,原油价格在低价位波动。预计1994~1995年,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前苏联和东欧的石油需求将继续下降或停滞,发达国家石油需求增长幅度将大于前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将以年均1%左右的速度上升。原苏联石油产量下降幅度逐渐减小,伊拉克难以返回石油市场,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产能持续增加,发达国家总体产量有所上升,非欧佩克发展中国家石油产量也将增加,致使全球石油供应依然过剩,油价维持现有水平或略有回升。1995~2000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年均增长1.56%,石油供应偏紧且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增加,油价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1年的国际石油市场高开高走后剧烈震荡,全年油价水平有望超过2008年创造的98美元/桶的纪录。展望2012年,因经济原因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下调,可能不会达到120万桶/日;而非欧佩克增产将近100万桶/日,加上利比亚恢复生产和伊拉克的进一步增产,全年供需形势可望好转。预计2012年,WTI均价可望高于2011年,达到95美元/桶以上;布伦特可能低于2011年,达到105美元/桶。  相似文献   

6.
1998年国际石油市场油价达到12年以来的最低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了石油需求的增加;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共同削减了310万桶/日产量,但世界石油市场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未改变;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给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预计1999年受经济缓慢增长影响,世界原油需求也将呈缓慢增长态势,较1998年增长1.5%或110万桶/日,低于1997年198万桶/日的增长量;全球石油库存仍将以20万桶/日的速度增加;世界局部地区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油价短期上扬,但不会对油价的总体疲软趋势构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5月份3日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今年世界石油需求将从1992年的6685万桶/日增加到6766万桶/日,增长量约为80万桶/日,199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在1993年的基础上增加150万桶/日,达到6912万桶/日。8日 世界银行将向中亚土库曼斯坦共和国提供2.5亿美元贷款以帮助其改造克拉斯诺沃茨克炼油厂。土库曼计划采取对外招标形式重新装备这个具有50年历史的炼厂。  相似文献   

8.
媒体观点     
《中国石化》2012,(12):6
欧佩克预测今后全球石油需求减少欧佩克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35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低于预期,但页岩油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增大,将使全球石油供应发生较大变化。预计2016年全球石油总需求将降到9290万桶/日,2035年约10730万桶/日,比2011年预测减少20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巴西将成原油增产最快国家之一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显示,到2035年,巴西原油日产量将比目前增加350万桶,上升至570万桶,增长速度仅次于中东的伊拉克,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经济制裁解除后石油市场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无疑有助于伊拉克缓解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伊拉克的经济重建和石油工业重建,但同时,授权美英负责伊石油生产、销售和收入管理,将为伊拉克未来的经济自主乃至政治独立埋下隐患。随着战后伊拉克受损油田缓慢恢复生产,预计7月中旬伊拉克原油日产量将达到130万桶,其中75万桶用于出口。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市场的关注点已由战前担心石油供应中断转变为担心市场供应过剩。伊拉克石油出口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伊拉克石油产量和出口可望稳步恢复的情况下,今后一两年石油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政策倾向以及主要产油国的政局稳定情况,国际油价(以布伦特油为例)将会按照欧佩克的意愿保持在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带”内,正常情况下会大体保持在每桶25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称。随着飓风及温和冬季对需求的短暂影响消退,预计2006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将年增2.2%至179万桶。预计石油需求的增加将在2006年下半年发生,届时美国需求可能大幅增加。预计美国2006年上半年石油平均日需求量为22万桶,下半年扩大至50万桶。中国石油需求在经历了数月的疲弱后于三季度恢复,9月需求年比增长8%,10月需求初值将攀升5.2%。尽管该增速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但显然强于2005年年初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仍处于海湾战争以来的较高水平,但与1996年相比有所回落,到11月底为止,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欧洲布伦特油及亚洲迪拜油的现货平均价分别为20.81、19.50和18.31美元/桶。世界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石油库存水平回升是1997年油价回落的主要原因,而围绕伊拉克问题不断出现的紧张局势则在全年影响着石油市场。预计1998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减缓,供应的增长仍将快于需求的增长,此外,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伊拉克问题是影响1998年世界石油市场的潜在因素。从总体看,1998年国际原油的价格水平将低于1997年。  相似文献   

12.
F·费萨拉基博士从区分不同国家入手,分析了造成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内外部原因,并指出,即使卡扎菲下台,利比亚部落之间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利比亚多年之内不会和平,石油生产也很难恢复到战前水平。就中东产油国而言,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正在增强;伊拉克受基础设施和石油出口设施的限制,难以达到理论上1200万桶/日的石油生产能力;伊朗将继续受到美欧的严厉制裁,不会成为大赢家。从石油需求来看,目前世界石油需求是8700万桶/日,封顶数量预计为1亿桶/日。2015年以后,石油需求增长主要由欧佩克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增产来满足。过旺的需求将受到125190美元/桶高油价的抑制,中国会面临调整需求增长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进,中东产油国与亚洲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关联性会更加紧密,但是美国依然会在中东保持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亚洲石油需求下降,世界石油需求增势减缓.预计1998年,亚洲石油需求将出现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1997年减少17万桶/日。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将由上年的近200万桶/日降至90万桶/日。2.世界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重。3.油价暴跌,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石油收入下降,给石油输出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4.亚洲地区一次炼油能力出现过剩,炼油利润进一步下降。预计1999年世界石油需求可能会缓慢增长,但增长幅度将主要取决于亚洲的经济形势。总的来说,1999年世界石油市场仍将是供大于求,石油价格将继续在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和价格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油价高开高走,5月初恢复至2008年4-5月份的水平,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达到113美元/桶和126美元/桶。当前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充足,基本面并不支撑国际油价走高,油价走高主要归因于中东北非局势、心理预期、市场投机、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估计目前国际油价中的"泡沫"为2530美元/桶。高油价增加了脆弱复苏中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但短期内不会改变整体复苏的态势;高油价对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已经显现,经合组织(OECD)部分国家石油需求出现下降,主要机构调低了2011年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值。展望2011年下半年,虽然世界石油供应比需求富余30万120万桶/日,但引发油价上涨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加之高油价对美国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国家,美国政府压低油价的意愿不强,因此预计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5.
试析新一轮美伊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炎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10):12-14
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控制世界石油资源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自身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随着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崛起及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中东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控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性已更加突出,通过在巴格达扶值植亲美政权,美国可以消除伊拉克凭借地区强国地位控制中东石油的隐患,增加世界原油供给,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并为美国石油公司开采伊拉克石油提供优先权,因此,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势在必行,预计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时机可能会选择在今年冬天。战争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冲高至35美元/桶以上。但是,一旦开战,中东其他产油国将增加产量以弥补伊拉克所减少的石油供应量,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储备也会对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缓解作用,因此预计油价很快会降至30美元/桶以下,美伊战争后,急需建设资金的伊拉克新政府会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加大石油出口量,届时国际油价可能大幅走低。  相似文献   

16.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最近发表了《2002年版世界能源展望》,主要内容如下 1.石油需求。根据基础预测,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石油的需求量将从2000年的每天7600万桶增长到2020年的每天1.189亿桶。2020年的需求量将是2000年的1.56倍。这将意味着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其中居首位的是运输业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到2020年,运输业的需求将占总需求量的70%。世界需求的增长趋势将受价格的左右。在低价位情况下,2020年的需求量预计为每天1.15亿~1.25亿桶。 2.石油价格。石油价格过去一直变幻不定,预计未来依然如此。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石油供应方的特殊结构因素决定的。在石油价格方面存在着三种预测。 基础预测认为,以2000年美元价格计算,在经历了2001~2002年的石油价格下降之后,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总量为1510万桶/日,其中本地区自产原油占44%,中东原油占51%,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原油占5%。2000年亚太地区的原油进口量预计将增加到1130万桶/日,其中39%由本地区自产,采自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分别占55%和6%。中东原油在亚太地区原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上升到2005年的64%和2010年的69%。未来15年以布伦特油为基准的油价对亚太地区三种原油价格公式的影响将明显加大。1998年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量预计将达到260万桶/日,2000年将达到290万桶/日。2000~2005年,亚太地区的粗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可能缺口较大,而汽油将保持供求平衡,并可能有少量的剩余。汽油、石脑油的价差将变小,粗柴油的价格将超过汽油的价格,低硫燃料油和高硫燃料油的价差可能加大。在未来的10~15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将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中东石油产量增长的绝大部分将出口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还将从西非、北海和拉丁美洲进口更多的低硫原油。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秋  张国忠 《国际石油经济》2005,13(3):43-44,57
近10多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稳步上升,2003年海洋石油生产量达到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54.1%。2004~2008年将是深海油气勘探的活跃期。2004年深海石油产量的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5%、到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预计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2005年亚太地区海洋油气投资占世界的165%,预计2008年将增加到19.5%。到2008,亚太地区海洋石油产量有望从2002年的1.65亿吨增加到2995亿吨。亚太地区海洋油气项目及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将是中国、俄罗斯(萨哈林岛)、印度尼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及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9.
王佩  李涵  王姝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21-130,215
2012年国际油价总体呈宽幅震荡走势,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为111.68美元/桶,再创历史新高;WTI原油年均价格为94.15美元/桶,略低于2011年。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高于2012年,进而拉动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略高于2012年;尽管北美非常规石油产量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以沙特为主的欧佩克生产国大幅减产,以及南苏丹等中断的原油供应仍未恢复,预计2013年世界石油市场供应仍然偏紧;动荡的地缘政治形势亦将继续对国际油价构成较强支撑。预计2013年国际油价多数时间呈区间震荡走势,布伦特油价多数时间在100125美元/桶区间波动,年均价格高于2012年;WTI与布伦特原油负价差较2012年有所收窄,但布伦特与迪拜原油价差将有所拉宽。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石油》2005年2月号报道,由于全球经济全面转暖,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着油价走高,加上低利率掩盖了高油价的负面影响,转而促使供需不断增长、油价持续升温。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了260万桶/日,增幅为3.3%,成为1976年以来石油需求增加最快的一年(1976年世界石油需求曾达到330万桶/日)。石油生产方面,2004年全球原油产量达7172.1万桶/日,增加了233.5万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