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邮电企业管理》2002,(12):70-70
一是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指示灯,每一个企业为了自己存在的目的和要完成的任务,都会制定相应的目标,确定企业的目标与宗旨。企业目标一经管理者传达给全体员工,便形成了共同的目标,进而激发员工动力,促进相互配合,集中力量向目标前进,形成良好的企业向心力。二是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哲学,是企业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最根本的看法。三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存在的目的及意义,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导,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  相似文献   

2.
入世,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商业经济格局。面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资本狂潮般涌向中国,中国的零售企业面临着艰难抉择:是在退让中萎缩,在合资中消亡,还是在自省中自强?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无所畏惧。一、打破分割,走向联合从中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环境看,首要的是去除区域封锁和条块分割。过去,中国零售业的运作大多仍是非市场经济的那一套,封建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严重。企业之间、企业的所有者之间,一直明争暗斗,于是不同所有制尊卑有殊,不同等级上下有别,不同地域老死无往,甚至同一城市…  相似文献   

3.
用户欠费管理是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邮政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欠费管理,减少用户欠费,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探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对当前邮政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5.
邮电分营后 ,地市邮政局基本按分营要求设立了五部二室七个职能机构。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职能扩张的需求 ,一些地区原先合署办公的一些机构先后独立起来 ,如安保部、行管室、视察室、稽查室等机构。从目前看 ,这些机构的设置基本上适应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运转也比较正常。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由于部分机构的支撑监督性质相同且存在着职能交叉、机构的效率不高、工作面广、深度不够、相互制约、相互牵涉、重复劳动等现象。所以 ,目前制约机构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不是机构是否独立 ,而是机构内部各要素工作效率低下导致的机构整体效率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环境中,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中国邮政需要顺应形势、积极推进企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邮政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下面试对此谈点个人认识。一、实行政企分开,是邮政建立现  相似文献   

7.
侯玉朴 《邮政研究》2002,18(2):37-38
邮政企业文化是邮政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用以主导企业方向、为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恪守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思想、群体意识以及代表邮政企业特征和企业精神的一种管理模式和文化理念。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文化手段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精  相似文献   

8.
鹰潭是江西省东北部一座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融我国道教发源地、春秋战国悬棺崖墓群和龙虎山自然山水风光而天下闻名。“鹰潭是个好口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如此评价其四通八达的交通。鹰潭邮政也是一个年轻的企业,从独立运营以来,鹰潭邮政从内炼素质、外塑形象人手,培育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最近海南省邮政局发出《关于做好职工工资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发展业务、实行计件工资和工效挂钩考核时,要确保职工的基本收入。我们基层邮政工会干部和职工看到后,为海南局的务实为民作风叫好!这几年,为了扭亏增盈,拓展新业务市场,各地邮政部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实行计件工资和工效挂钩考核,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业务的发展,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职工的收入也不断增长。但在这一过程中,有部分邮政企业存在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有的以劳动竞赛为名变相考核职工,把劳动竞…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世界企业管理界普遍认为应归功于别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此后,建立企业文化便成了近年来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和众多企业的追求。在我国,创建企业文化在许多企业方兴未艾,不少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预言,企业文化“一定会成为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骄子”。今后一个时代,将是一个以企业文化为主的管理时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当代企业管理学界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国家邮政局在青岛召开邮政独立运营后的首次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会议在对邮政企业文化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深入、客观、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邮政的企业文化存在着许多‘硬伤’,最为明显的是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理解,尚未形成统一而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远未形成企业的内核动力。”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到底应是什么样子?邮政企业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行业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笔者就此谈一点想法。目前,邮政已经实现全行业的扭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邮政扭…  相似文献   

13.
企业靠职工发展,职工靠企业生存。邮政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密切干群关系、关心职工生活来提升企业的亲和力,提高职工的忠诚度,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企业。企业亲和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力量之源。我局从三个方面入手,培育和提升企业的亲和力。一、教育员工树立为企业奉献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责任感运城市邮政局通过定期举办演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培养职工以局为家的主人翁精神,树立为邮政事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提高职工忠于职守的敬业意识,引导职工开创企业的美好未来。垣曲局职…  相似文献   

14.
方芬 《邮政研究》2001,17(4):43-44
新任法国邮政集团主席认为 :“如果不重视国际化给邮政带来的挑战 ,法国邮政就会成为简单的区域性二流企业。首先会影响企业增值 ,而后将逐渐削弱投资能力。如果邮政拒绝走向世界 ,那么它带来的危害虽然近期不很明显 ,但将来则无法逃避。”因此 ,法国邮政决定今后不仅要在欧洲占据有利地位 ,而且还要不断向世界发展。他们已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计划 ,即 2 0 0 2年国际业务营业额要占到 1 0 % ,并且2 0 0 0年他们给国际业务投资了 30个亿 ,相当于总投资金额的一半。其国际战略分两个步骤 :首先是包裹、物流和信函业务 ,其次是金融业务。一、开辟…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企业总裁都认为中层管理队伍非常重要,组建优秀的中层管理队伍是每个老总梦寐以求的,但中层管理队伍的问题往往也是老总们最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己最累,老总们却觉得中层执行不力,基层员工则觉得中层瞎指挥,企业管理常常因此而发生梗阻。那么,应如何建设中层管理队伍呢?一、明确中层管理队伍的地位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高层就是“脑袋”,要去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则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即基层员工那里。因此,可以说,中层就是高层的“替身”,也是支持大脑的“脊梁”。企业的成功在很大…  相似文献   

16.
17.
编者按: 企业信息化水平,不仅将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加入WTO日益临近,中国的电信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电信企业如何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引进CRM(客户关系管理)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CRM系统的实施,将为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融入全球经济的氛围,提供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邮电分营后,扭亏增盈工作迫切地摆在了邮政企业的面前。在新形势下,邮政的扭亏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重重困难。下面谈谈笔者对此项工作的几点认识。一、邮政扭亏增盈工作出现了三个变化1.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一是分营后,邮政干部职工可以全身心发展邮政事业,企业的财务界面也比较清晰,职工开始理性地树立起危机意识。二是各级邮政企业加大了改革、管理力度,使运行效率明显好转,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整体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但我们对不利因素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当前邮政经营工作简单化,对市场和用户缺乏系统的经营策略规划,职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业》2001,(10):48-49
信息时代的核心无疑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核心则在于信息的处理与存储.当越来越多的信息变成了电子信息的时候,信息存储技术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电子商务成为企业商业运作的新模式以后.  相似文献   

20.
孙杰 《邮政研究》2000,16(6):3-3
邮电分营后,邮政企业要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一些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澄清认识,提出对策。一、邮政的生存空间是小了还是大了邮政是以实物传递为主要方式的信息服务业,即是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服务业,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是邮政的三项基本职能。在当今信息时代,发达的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信息渠道,开拓出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这使得邮政许多传统业务的可替代性大大增加了。例如,Internet和可视电话使交流不在局限于信件,与此对应的是信函业务占邮政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比重自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