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宅基地是农民重要的财产,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促进人的城镇化。文章根据对正余镇的问卷调查,发现宅基地领域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征收补偿不到位问题,原因是宅基地立法缺失、农民权利意识不强和农村土地规划不科学,因此,完善宅基地法律制度、提高法律实效和加强维权意识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妨碍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中,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影响城乡平等发展的最重要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的土地权利体系;城乡土地拥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土地管制缺陷造成城乡不平等发展。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农地转用一律实行征地,城乡一体化形成土地国有化;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市场通道基本关闭,农村发展空间压缩;宅基地法律规定滞后于现实,既不利于农民实现宅基地财产权,也不利于土地管理;农民土地权利受损,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城乡分配不合理程度加剧。改革二元土地制度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权利不平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制度;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相关土地征用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强化的是土地征用中的权力,忽视土地征用中的权利保护.引发了不少征地纠纷,文章通过对农地征用过程的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分析,提出规范土地征用程序,认真对待农民的土地权利,赋予农村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小产权房问题根源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规的立法缺失集体所有土地产权权能的限制性行使,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的严格限制政府征地的低价扩张.优化与小产权房有关的土地政策,主要是要完善国家的土地管理立法,拓展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完善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政策改革政府征地政策.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6,(33):1-31
内容摘要:本报告概述了中国目前土地政策所面对的主要挑战,讨论了五个相互联系的议题: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以及国家垄断城市土地的一级市场;强制征地和补偿措施的不公平性;农民的土地权利很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益及土地相关融资的过度依赖;‘降低农地流失率的困难;土地法律框架的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双周     
《浙江经济》2012,(1):10-11
政界温家宝:再也不能靠牺牲农民土地搞现代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道》2020,(1):13-13
1月1日起,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三大方面。作为一部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它在改革土地征收方面有哪些突破?又将如何更好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叶林荫 《北方经济》2008,(23):29-30
一、我国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特征(一)主体特定性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宅基地取得权是一种基于身份的权利.就其初始取得而言,权利取得主体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且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者其他非法人组织.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只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能自己建房,不可转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宅基地流转问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农民认知的欠缺、法律制度的缺陷以及流转程序的不规范等原因,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坚持民生共享理念,以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完善并严格遵守"一户一宅"制度、建立有序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宅基地纠纷法律解决机制、巩固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来保护农民权益,能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较大且有扩大、不同地区结构差异明显等特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但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下并没有盘活。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财产、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征地制度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修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这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伟伟  张云华 《改革》2012,(8):91-97
我国农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多权利已经并应进一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已经赋予农民,但这三项权利需要强化;处分权应明确其权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区分物权性流转和债权性流转;请求权(承包地返还、承包地妨害排除与妨害防止、足额承包地重大妨害补偿与征收补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杜江南 《特区经济》2012,(7):200-203
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有法律缺失,主要表现为: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无法抵御非法征收、非法批准征收土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清、土地征收前提条件界定不清等缺失。针对这些法律缺失,我们应重构土地征收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完善追究行政机关违法批准征收责任的机制、建立非公共利益需要建设项目用地的市场化供应机制,从而有效地保护城市化中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土地征收正当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头朱 《乡镇经济》2009,25(10):8-10,91
征收程序是土地征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建立了正当程序对土地征收进行规制。我国土地征收缺乏正当程序,导致征收权的滥用,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应汲取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土地征收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4.
李茂 《特区经济》2011,(2):258-259
本文从实际研究对象出发,对银山塔林景区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随后介绍并引入了土地发展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景区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具体内容,认为农用地用途变化、农村土地置换与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征收是未来实现景区土地发展权的可能之处。  相似文献   

15.
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两元制体系的不合理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不科学性,土地使用权淹没所有权,所有权主体不明、权益被弱化、经济价值被贬化,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不平等、不公正性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失生存,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架构主权—发展权—所有权—建设权—租赁权一元土地权益体系,发挥土地权能,保障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与土地承包经营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由此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物权与债权相混合的民事权利,由内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和外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派生出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性质上表现出向物权和债权倾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空间地上权是指在他人土地之空中或地下一定空间范围内以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空间的权利.空间地上权由于在立法上没有定义性的规定,所以对其内涵的界定不统一.对其进行界定时必须在其概念中包含区别于普通地上权的特定属性.由于这一权利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其物权法属性.同时我国将空间地上权规定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一章中的立法体例是存在缺陷的,为此我们应采取采取基本法与单行法并列的双重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土地制度改革的精神,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小产权房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并运用土地发展权原理,通过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的方式就小产权房的合法化进行了应用对策的尝试性研究,以期对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