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云川 《中国经贸》2014,(9):211-211
加入WTO无疑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在我国迎来机遇的同时,WTO的加入对我国会计的制定以及执行等诸多方面有一定影响,带来了很多挑战,如何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设性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2.
武月 《中国经贸》2012,(6):200-20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会计标准。本文通过新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与其变化的论述,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税收,以及基于新会计准则的税收规划。  相似文献   

3.
惠纪文 《中国经贸》2009,(12):100-10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经济贸易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会计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对于我国来讲,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了和世界其他国家同步,我国就国内经济、文化等领域各种标准和规范积极的和世界接轨,特别是会计准则,更是不断的进行积累和借鉴,审时度势的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标准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完善。但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关的涵义,我国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使得企业职工薪酬在新旧两个会计准则中产生了一些显著的差异。本论文明确指出了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差异,而新旧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提升现代化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水平。  相似文献   

5.
赛娜  郭巧利 《北方经济》2007,(8):68-69,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领域的建设发展迅速,导致会计准则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在会计准则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经济生活的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和日本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侯勤 《中国经贸》2010,(18):169-169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调整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和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更加完整,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推进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进程,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并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会计与税法属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目的和服务对象,因此,会计与税法总存在一定的差异。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扩大了会计与我国税法之间的差异,而两者的协调影响着国家的税收的征管,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会计准则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会计准则的质量框架,即会计准则的质量目标及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然后分析了影响会计准则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会计标准改革历程的回顾,分析新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背景,然后归纳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两大显著特点即“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最后探讨了会计准则的变革对我国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立晶  张丽莉 《中国经贸》2011,(12):189-18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我国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永强 《中国经贸》2009,(12):106-10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日益迫切。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准则体系,促进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实施先进的会计准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提高,先进的会计准则是实现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制定再先进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再好的会计准则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必须确保会计准则的执行力。笔者认为提高会计准则执行力主要取决于制度环境是否协调、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和外部会计监管能力的高低等四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赵元豪 《辽宁经济》2006,(11):103-103
可以推断,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三足鼎立”的会计准则体系格局,会逐渐被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两分天下”的会计准则结构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郑舒月 《魅力中国》2014,(12):51-51
准则改革后推出了新会计准则,2007年决定在上市公司中实行。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分析讨论了新会计准则的现状,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也分析了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媛 《中国经贸》2010,(10):233-234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国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间非营利组织大量涌现,为此需要重视规范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并存的问题,考察国外会计准则合并的趋势,论证合并我国两套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具有合一性质的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陈戈 《北方经济》2010,(14):95-96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广泛涉及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本文在回顾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并重点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运用公允价值的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运用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核心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扬 《发展》2009,(12):79-80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适应了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观与原来的收入费用观相比,全面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所得税准则的改革是这次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新所得税准则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和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要求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虽已于2005年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会计准则应该持续国际趋同。文章在回顾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提出了持续国际趋同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傅清华 《中国经贸》2012,(14):272-27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随之增多,但众多企业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企业的会计准则不能正常实施。因此,通过对我国现行的部分小企业实施的会计准则与制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本文从当代小企业实行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许颖 《天津经济》2007,(11):76-78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适用于上市公司。该项新准则包括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体系迈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