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形态:股权分置即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股票。这就造成了两种股票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市场定价不准确以及股市低迷等问题。对此,我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典型代表清华同方的两次改革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即股权分置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价问题、投资者保护和解决股东间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三因素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所产生的累积非正常收益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市场风险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价支付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与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研究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在2006年底已经成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1058个有效样本,我们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显著为正;市场效应与股改对价显著正相关,表明送股越多,越向市场传递有利的信号;股权集中度越高,市场效应越低;股权制衡度越高,市场效应越好,表明未来的控制权市场对流通股股东利益有正面影响;全面实施的公司比试点的公司有着更好的反应。这些发现为提高股票流动性,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实质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采用2000—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会计稳健性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越小;股权分置改革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本成本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增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票市场沪深两市波动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选用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1997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基本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信息吸收模型以及二元VAR-EGARCH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沪深两市波动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沪深两个市场之间相互引导;信息在两个市场间迅速地传递;沪深两市双向波动溢出,并都体现出波动的集群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有效市场的条件下,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传递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我国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证券发行保荐制的背景下,通过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增加了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事前风险更低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高声誉事务所,且高声誉审计师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说明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改变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股权分置改革传递出企业控制权改良性转移的信号。资本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传递出企业控制权革命性转移的信号。控制权转移,犹如股票易手,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位"常客"。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前两年和后两年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数据,对比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同,充分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在处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二级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以及提高董事会效率方面的突出作用。同时,也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对监管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的变迁为研究视角,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CAR)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改变侵占公司利益方式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另外,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文中的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逐渐显现出市场化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和并购市场绩效已产生积极作用,但并购活动中利益输送的动机和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股权分置是指目前我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尚未流通的国有股的减持、转让和上市流通问题,从而实现全流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总之,股权分置改革也就是改变几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集中度有何变化?控股股东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又有何影响?这都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样本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累积超常收益率(CAR)、超常换手率(AAT)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泄漏从而导致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削弱了资本市场效率。因此,必须强化信息披露与监管,促进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之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以2006年1月20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9家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4年‐2009年作为研究区间,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作比较研究。在本文设定的样本期内,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有下降迹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布不均,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流通股比例稳定上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指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即对价的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中两类股东的利益分配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选择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同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并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朋  王鹏 《企业活力》2006,(9):25-27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后,上市公司并购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与成熟资本市场有很大不同,而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对并购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后股权分置时期是股权分置改革开始起至全流通之前这样一段时期,其与股权分置时期最大的差异在于虽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股票没有全流通,但是经理人员以及投资者的预期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资本市场价格体系向全流通化看齐。基于以上原因,后股权分置时期的并购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机遇。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的法律框架应运而生,7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收购管理办法简化了收购的审核程序、拓宽了收购方式、规范了收购过程,这为完善和活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打下基础,也将激发更多的并购行为出现。而外资并购新规则紧随其后,8月8日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自9月8日起施行,该规定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的行为、以股权并购的条件,为今后交换股权的支付手段开辟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云 《企业经济》2007,(4):162-164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8年以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以及公司改变投资策略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增加公司投资支出,并降低投资支出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投资策略变化赋予较高的价值评估,且这一价值增加效应在规模小、成立年限少、非国有企业等遭受严重融资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缓解了公司遭受的融资约束,并通过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增加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黄  杨亚萍 《财会通讯》2008,(11):30-31
多年来,股权分置影响了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所在,直接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是指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差异的过程,这必然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回到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市场约束自然形成,为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