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第五媒体”的崛起,由新技术率先导演的传播变革空前地改变着新闻传播的形态。不论从技术还是内容角度而言,微博新闻(以下简称“微新闻”)可谓公民新闻的新生形态,是(包括非专业新闻传播者在内的)社会个体通过大众媒介发布特殊时空中经历或掌握的新闻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区区140字内的微新闻颠覆了传统新闻采集、编撰、传播的陈规,为社会大众开启了公民新闻多维度传播、交互式反馈、跨时空跟踪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微博如今已成大众传媒平台,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改变着群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传播的模式。以人民日报为代表性的“国家队”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平台,地方新闻网站微博等“地方队”则成为网民传递信息、处理事务、沟通感情的工具且日益普泛化、频繁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高速发达的信息通道,微博逐渐成为新闻的重要载体,微博新闻应运而生。微博新闻作为一种新生文体,其内容包罗万象、篇幅短小、超文本结构以及文学化的表达技巧使得其区别于之前的新闻文体,有着独特的魅力。受众能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更多新闻新事,并且在阅读同时有一种参与其中的快感。本文以微博新闻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微博新闻内容的覆盖面、结构、篇幅及表达技巧等文体特征,指出微博新闻的产生根源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是每个人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公众可以快速接收并传播信息,公民新闻勃然兴起。人们开始通过博客、微博和公民网等形式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然而,在公众享受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信息海量聚集且良莠不齐。如今,公民新闻兴起的繁华现象已经展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但其背后的不足和弊端却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刘静杰 《活力》2013,(2):99-99
新闻是带着社会责任诞生的,地方台新闻就要从这个根本出发,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公民,制作公民需要的公民新闻,并与新时代的微博自媒体工具结合,完善公民新闻的功能实践。本文对新闻的社会公义和地方台新闻公义的实现进行了简单阐述,并说明了地方台公民新闻制作与微博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鄢争博 《活力》2014,(6):121-121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允许用户通过登录网页、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软件等手段,以个人博客的方式随时随地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的信息文本,并实现即时分享。  相似文献   

7.
刘毅 《秘书工作》2013,(3):25-26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微博用户达3.09亿,仅某著名网站微博一天发布的信息就超过1亿条。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的快速性导致微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也逐渐成为党委信息工作的重要阵地。由于微博信息数量每天数以亿计、内容上真伪难辨,把握微博信息的特征有助于我们选准素材、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谷小娟 《活力》2011,(9):55-55
新闻策划是诸多策划中的一种。是围绕一定的目标和已有的新闻信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求真、由表象到实质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策略,以求得新闻价值最大化、传播效果最佳化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日渐兴盛,微博作为网络媒介的代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微博是网络新闻评论的一股"微力量",它的兴起不仅拓展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来源渠道,而且也扩大了公民对新闻的关注度.由此看来,当前探讨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影响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观察》2009,(5):50-50
本刊三篇(组)作品分获二、三等奖本刊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大赛(第21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日前落下帷幕,本刊选送的三篇(组)文章分别获得二、三等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大赛(第21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由中  相似文献   

11.
刘海平 《活力》2014,(12):89-89
这里所说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以新闻传播者的角色,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修改,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何海波 《活力》2012,(10):158-158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艾丰在他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中给新闻价值的定义是;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他确定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和普遍兴趣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而新的信息则是这三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束侠 《管理观察》2011,(4):29-30
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以下简称“再生性新闻”)就是从别人已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再度开发出新的新闻信息。是记者或编辑在翻阅、接触其它媒体传达室播事实,在事例把握新闻信息内容和结构中,发现报道中还有遗漏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全面的、深刻的挖掘,于是破题发挥,把握好时间差、地域差、品位差,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次去挖掘新的东西。本文对再生性新闻信息在理论上做一探讨,具体从三个方面,即,第一,为什么会有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产生;第二,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价值;第三,再生性新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开张,我国在最近几年迅速以摧枯拉朽的姿态位居世界第一微博大国.微博传播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对广大网民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微博传播信息由于其有别于其他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特点,成为了网名了解事件,并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随着用户的逐年增加,微博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稳定也有着不同小觑的作用.文章主要就微博传播的特点、现状、以及现存问题,提出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新闻类别可以按其内容来分类,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可以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还可以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对此,本文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薛伟 《活力》2004,(7):156-156
短信新闻,是通过手机以短信息的方式传播的新闻。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手机短信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短信息以手机为信息接收器,传播手段更方便,传播速度更快,而且因其书写的长度有限,正符合新闻消息快、短、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日前的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和前瞻。在微观层面上,依据传播模式理论对新闻发布会的传播要素进行了界定,绘出了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模式图。在宏观层面上,笔者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社会宏观信息传播系统的概念,认为新闻发布会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宏观信息传播流程,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形式,扩大了大众传播的外延。独立的专业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出现将是社会信息生产流通领域的分工进一步细化,有助于提高社会宏观信息传播系统中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艳丽  魏绪东 《活力》2006,(3):188-188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者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者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者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19.
白雪松 《活力》2011,(6):262-262
作为诸多新闻品种的一种,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再现当时的景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常用体裁。是受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信息资源配置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 《价值工程》2000,(6):27-28
引言大众媒介信息资源配置,是指依据特定的传播意图和报道目的,对新闻信息所做的配置与设置。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信息的传播,除了采访阶段的事实判断和选择、写作阶段的素材提炼和加工、编辑阶段的稿件修改和编发外,还要对媒介获得的社会信息,通过创造性开发、组合与拓展,新闻信息获得更深的意义、更多的功能、更高的价值。这是对媒介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相对少的获取信息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功能,实现传播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效益。1新闻深度报道的功能与价值现代新闻报道以其特有的处理方式,在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