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银行业务给传统银行造成强大的冲击。本从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出发论述了银行业与大企业、高科技公司以及金融、保险、经纪商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其它行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邓瑛 《上海金融》2002,(2):39-41
随着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联盟这一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正在金融领域悄然兴起,它既是外部环境使然,也是银行业自身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国际银行业的战略联盟通常有三种策略:交易联盟、职能联盟和动态联盟。我国面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应建立银行战略联盟,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每每论及城商行的发展之道,诸如“明确市场定位、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错位竞争”等熟悉的词语便跃然纸上。但是究竟如何践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如何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城商行都缺乏必要的系统梳理,在认识上和运行中都存在一定的模糊。因此,针对城商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在梳理战略联盟对包商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战略联盟视角研究了包商银行如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包商银行战略联盟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借此抛砖引玉,求教于诸位专家。  相似文献   

4.
从组织资本角度看中外银行战略联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前的最后一年。各商业银行纷纷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加快改革进度。伴随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中外银行战略联盟。本文从组织资本角度,论述了中外银行战略联盟的意义,并针对联盟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战略联盟理论最早由美国DEC总裁简&;#183;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183;票标格尔提出,一航认为,战略联盟是由平时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之间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而达成的合作,是超出了下在常的市场关系,但又没有达到合并程度的长期联合协议,因此,它是一各上新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这种新的制度安排被引入中国,较早在制造业和销售业中出现。  相似文献   

10.
胡妍斌 《新金融》2005,12(9):55-58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综合经营已成为业界、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银行业在分业经营体制和管理水平约束下,如何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综合经营。文章从探讨理论依据出发,指出战略联盟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中战略联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