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磊 《中国纺织》2005,(5):154-156
CHIC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终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落下帷幕,这个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时尚展会对于中国的服装服饰企业来讲,也是拓展营销渠道与增加市场知名度的最佳时机,但在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展会以及展会相关资源方面,却并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这个春天,对于纺织从业者来说,显得格外温暖。3月中旬,由中国纺联2021春夏面辅料展、春季家纺展、春季CHIC展、春夏纱线展、PH Value春夏针织展几大行业展会组成的联合舰队盛大起航,14万专业观众齐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相似文献   

3.
记者:2011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即将召开,谈谈你对这个展会有何印象?再请您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谈谈展会对推动企业产品更新、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这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美国的唯一一个专业自办展会·十年,国内逾千家优秀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国门赴美参展·十年,有3万多人次的国际专业买手在这个展会谈生意·美国不少大型采购商、进口商已经将参观纽约展列入年度计划·在中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额中,有几十亿美元的订单来自这个展会  相似文献   

5.
《玩具世界》2012,(1):29-29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简称“CHINAPLAS2012国际橡塑展”)将于2012年4月18—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继去届“CHINAPLAS国际橡塑展”新增的“生物塑料及降解塑料专区”和“橡胶机械及设备专区”获得了显着的成绩,展会主办方决定在来届展会继续推出这两个专区。此外,韩国展团将再度登上“CHINAPLAS国际橡塑展”这个大舞台,打破了展会保持多年的展团数目纪录,达到12个展团。  相似文献   

6.
当下,“英国脱欧”举动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密切关注,跌宕起伏的政治形势为欧洲经济再蒙一层阴影,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变革由此继续发酵.面对特征不一、变动不断的全球各大市场,如何把握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会展平台,尤其是一个可供观瞻风向、洞悉市场变化的平台,就显得弥足珍贵. 作为行业开拓北美市场的传统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暨美国纽约TEXWORLD服装面料展、纽约国际服装采购展(APP)和纽约国际家纺采购展(HTSE)(简称纽约展),将于7月12日在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尽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诡云谲,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依旧带领企业在国际市场版图上开疆扩土.伴随着纽约展的开幕、巴黎展和巴西展的举办,针对南非市场的一个全新展会也将于11月开启.一系列展会的启动,将带领中国纺织企业进行开拓国际市场的一轮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科印传媒承办的科印包装展(KeyinPack Expo 2005)将于2005年12月1~3日在广州花城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全称为"科印国际包装印刷设备器材展",其中包括科印国际纸箱彩盒设备展、科印国际软塑包装器材展两个主题展会,预计展出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业内最早的家纺布艺展览会,2007(秋)中国广州国际家纺布艺展览会在8月底圆满地落下了帏幕。这个历史悠久的展会,今年已是第20届,素有"家居生活时尚展"之称。在"大家纺"的办展理念指导下,不断向"国际化""专业化"的家纺展会目标迈进。因此,本次展会吸引了多达131家家居装饰行业的优秀品牌企业前来参展,如文华神、联邦、紫罗兰、永利、方格、泓佳、福华、精工、大丰行等国内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9.
"推新"加速 在危机时刻,创新似乎是化"危"为"机"的最好选择,而快速的推陈出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自2004年诞生以来,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就将推进行业创新作为使命,几年来,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竹纤维等新型纤维正是通过这个展会平台得到推广,今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推新"的力度更是远远超过前几届.  相似文献   

10.
3月16~18日,作为品牌展会,2016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以下简称2016春季家纺展)首次纳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联展,联展规模再次扩大,吹响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展会的集结号.届时,五展联动、横纵联合,超强的展出阵容,势必为中国纺织产业的转型发展谱写新的华章.2016春季家纺展更是全力以赴,吸引客商、招揽新品,为本次联展奉献精彩.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季三展联动的纺织盛宴.3月第十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于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今年的纱线展传递出的行业信号更为明确和清晰:化纤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激动人心,高棉价带给国内棉纱厂的冲击一目了然,进口棉纱强势袭来的浪潮比预计的还要猛烈,三天的展会真实的影射了中国纺织原料的市场冷暖.内外棉冰火交融 展会一直被比喻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纱线展在棉纱市场的表现更是印证了这种说法.近年来国内的高棉价使得棉纺企业承受着濒临倒闭的压力,行业发展缺乏活力,市场竞争力与日俱下,更让人唏嘘的是,在本届纱线展几乎看不到中国棉纺厂的展台,除了山东如意、无锡四棉等几个零星的熟悉身影,大部分都被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参展商替代,而这个馆也被戏称为"印巴馆".  相似文献   

12.
Collie 《中国纺织》2004,(7):124-125
2004年9月,上海,这样的一幅图景即将展开:中国国际高级成衣展,中国国际钟表、珠宝首饰展览会,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国际级重要展会和赛事接连举办、相互助力.由此,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德国依格多时装展览公司联手打造的国内服装专业展会品牌--中国国际高级成衣展,将被升级为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弘扬中国时代风貌的盛事,将赢得专业人士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更多关注.中国国际高级成衣展举办专业高端展会的高标得到进一步确认,其对产业发展乃至整合的推助力将得到进一步印证.  相似文献   

13.
亮点1资源共享盛会 产业风向前瞻 20余年来,凭借着精准的商贸配对、细致的服务以及超高的人气,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稳居行业展会第一交椅的位置,历届展会规模不断扩大.本届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规模再次刷新记录,汇聚来自32个国家及地区的近5000家参展商在这一专业广袤的商贸平台上亮相,引领产业链资源共享纺织盛会,尽显国际展会风范.  相似文献   

14.
肖琳 《中国纺织》2010,(5):40-40
3月底的北京,春季三展成功举办,为纺织行业的春天注入了温暖的希望,接下来的纺机展、产纺展等也都将相继举办,面对2010这个办展大年,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表示,春季三展基本达到了主办方的预期目标,而下半年几大专业展会从现在报名情况来看,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与行业总体回暖形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这个春季,中纺联旗下品牌展会进行了首次联展,一句“见面靠缘分”道出了展会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大!有容乃大,旗舰首发,自然是亮点不断。本刊记者辛勤“跑”展,三天展会跑下来,无论是产品类型还是展位风格,抑或是展会的相关活动,我们不仅用笔端记录,同时也深刻洞悉着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这炎炎夏日里,《纺织服装周刊》记者深入深圳面料展实地采访。三天展会跑下来,通过对多位行业人士的采访,记者对这个现场热度更胜盛夏的深圳面料展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多重角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玩具世界》2008,(5):23-24
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深圳)国际玩具及礼品展览会,为中国最早举办的玩具礼品专业展会之一。深圳玩具礼品展的主办机构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本着“创造品牌展会,缔造无限商机”的经营宗旨,历尽十五年的精心打造,使该展成为“中国礼品第一展”,并获得:“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手指奖”,UFI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的成员和展会,  相似文献   

18.
季节的精髓     
《中国纺织》2004,(12):148-149
第一视觉展的2004年9月展会已经结束,第一视觉展再次证实了自己具备承办国际化水平最高展会的能力.仅就来宾数一项而言,比2003年9月增加2%,在这些增加人数中尤为突出的是从美国(增加了16.3%)、日本(增加9.4%)和自意大利(增加11.9%)来的客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纺织》2014,(5):68-69
国际化程度高,一直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会的一大特点,其国际化不仅表现在参展商的全球化,更显著体现在专业观众的组织方面.从2008年首届两展合作至今,该展会的专业海内外观众数量一直不断提升.2012年6月的联合展共接待了92,000多人次的专业观众和业内人士.其中25%海外观众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每年春季都是各类展会汇集的时段,笔者今年先后参观了多个行业的多个展会:上海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ISPO北京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天津两轮电动车展、济南四轮低速汽车展、上海汽车展、北京艺术展等. 而从这些分属行业类、消费类及艺术类的不同展会上,却可以看出三个方面的趋势变化在逐步增强,那就是——因文化自信而兴起的中国基因化;围绕商务、都市、户外、运动、大家居等核心词而建立的生活方式化;以大数据为基础、物联网为支撑的人工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