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标识牌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现状。阐述了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构建的重大意义,提出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标识牌体系包括吸引物解说、旅游设施解说、环境解说、旅游管理解说标识牌4个方面。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标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乡村借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在国内外学者的指导下开始探索以乡村社区为本的生态旅游道路。能力建设概念的引入,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少数民族乡村进行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是提升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人口素质,提高从业技能,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乡村生态旅游能力建设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旅游仍处于自发性起步阶段,缺少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的现实,提出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可以为人类研究自然发展规律和环境监测提供客观而真实的依据。生态旅游其本质特点应是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意识和环境教育功能,但我国自然保护区自身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自然保护事业难以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日趋火热的生态旅游使自然保护区又不堪重负。因此,有必要提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KAPITI ISLAND看新西兰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又称绿色旅游、环境旅游 ,是旅游者追求自然享受时 ,增强环境意识 ,参与环境保护、增长知识的低密度、小规模、分散性的自然与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自然保障、文化修养三位一体的高品位、高格调的旅游活动 ,即旅游者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生态旅游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据调查 ,世界生态旅游的年总收入已达 2 0 0亿美元。在我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收入已达 5 .2亿元人民币。然而 ,随着生态旅游活动地开展 ,生态旅游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 ,生态旅游正在受到越…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实质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媒体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文章在系统梳理生态旅游产生背景及内涵基础上,指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中研究和实践存在的矛盾焦点,分析了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我国需要借鉴的经验,认为生态旅游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研究对我国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阳光、环保的生态旅游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据估算,全球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约为20%2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世界各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旅游发展不平衡,欧洲发展最好,其他区域发展各异。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已有20多年,主要是依托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旅游教育尤其是森林旅游教育发展异常迅速,科学研究成果丰厚。  相似文献   

7.
宋丽娜 《天津商学院学报》2010,30(1):67-72,F0003
生态旅游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随着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展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探讨和研究。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为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但如果保护不当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协调自然保护区的积极保护和适度开发,进行科学理性的开发利用,以实现其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以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非线性科学.生态旅游主要是以自然保护区为资源依托的特种旅游形式,人类活动的介入给原本存在一定水平自组织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脆弱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和生态原则,把人类活动看作是保护区人文生态系统的一个自组织单元,自觉规范人类的生态旅游行为,是生态旅游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运用Ross&Wall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当地社区、生物多样性和旅游三个方面来评价生态旅游与社区的和谐发展。通过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抽样问卷,请他们参与评价指标的建立和选取,力求评价工作以社区为出发点。由此,建立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文章还运用此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证明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旅游开发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旅游研究者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欧洲德语国家不但旅游开发早,而且长期以来旅游业相当发达,同时学术界非常重视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早在1977年提出的“软旅游”概念曾经轰动一时,不但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也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在德语国家,不但政府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普通民众和科学家也密切关注旅游的环境影响问题。各界达成的旅游开发的环保共识促进了许多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探讨德语国家旅游开发的环保意识无疑可以为我国的旅游开发及有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空间容量控制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旅游景区容量的计算和控制方法未考虑不同时刻游客在各景点间分布的不均衡,从而导致了景区容量控制指标的不合理估计,造成了对“热点”处资源、环境等的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旅游景区容量控制的新方法:热点控制法.通过从保护“热点”出发,确定出一个更为合理的容量指标,保证高峰时刻“热点”不超载,并且以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保护景区资源的基础上,对景区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使其容量得到科学地提高,为景区容量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P—E”状况分析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上的颇多争议,本文利用“P-E”①状况分析矩阵研究的成果[1],从新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剖析,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高度下,进一步阐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体系,并在实证研究中揭示了旅游地资源保护、开发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又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框架下提出的滇西缅北旅游区包含了中国云南西部的保山市、德宏州全境和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全部。以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南亚旅游市场、其他国际旅游市场三大圈域市场为目标,旅游区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热点目的地,这对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深入发展和孟中印缅旅游圈建设会有积极的意义,对促进本区域发展、消除贫困会有重大影响。目前必须以合作为基础,分阶段推进相关的基础建设、产品开发、政策配套等的建设,加快旅游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的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质量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这个角度出发,论证了生态容量开发在生态旅游系统中的地位,阐述了生态区域的游憩活动展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生态环境效益体系,以促进旅游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旅游规划中,对我国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较重视,但是对我国的工业、农业等特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不够,笔者对上述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从另一个角度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提出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记录中国北方晚新生代以来地球演化、生物进化与古人类活动的“泥河湾层”,是珍贵的地质遗迹。随着保护区的建立,正确处理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尤为重要。根据泥河湾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状况,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确保被保护对象完整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实验区的土地、生物、旅游和水资源,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砂河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砂河镇旅游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黔桂湘侗文化区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其独树的侗族风情、人文景观等人文旅游资源和具有神秘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对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今后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地、自然保护区等“纯旅游地”或“旅游飞地”,缺乏对由若干景点组成的旅游区域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综述已有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此确定了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体系,并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