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P2P网络借贷的主要商业模式,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主要风险,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监管、提高安全技术、建立信用管控体系、促进行业自律以及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2P已经彻底统治了当今的Internet,然而,P2P病毒防御技术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如果P2P网络病毒大规模暴发,其影响和破坏将是巨大的。本文针对病毒文件的传播,充分考虑网络的诸多因素,如用户到达率、在线(共享)时间、网络节点免疫力等对病毒文件传播的影响,并通过P2P网络仿真工具——PeerSim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P2P网络借贷因为能为借款人提供比较低的利率,为投资者提供比较可观的回报而广受欢迎。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使得P2P网络借贷呈现无序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促进P2P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借贷平台结合了线下的小型贷款模式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主要模式为线上中介型、线下担保型以及两者结合型。本文研究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模式,指出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之一的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应势而生.然而,P2P网络借贷在活跃互联网金融市场,推动普惠金融业态发展的同时,与网贷平台相关的"跑路"、"欺诈"、"倒闭"等词汇不断为参与网贷的主体敲响警钟.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主要参与主体在模式运行中引发的问题和风险,归纳总结P2P网络借贷相关问题,针对风险防治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聪 《企业导报》2011,(12):203
P2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对等网络的架构,其在加强网络上用户的在线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显露出较强的优势。本文阐明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并通过对P2P技术优势和应用的介绍,论述了P2P技术将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2005年,英国第一家P2P网络信贷平台Zopa成立,开拓P2P网络借贷平台行业的发展.2006年,我国第一家P2P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机构宜信成立,之后大量平台相继成立.经历了2011年到2015年的高速发展时期,P2P网络信贷行业逐步完善,开始进入存量淘汰阶段.论文分析了P2P网络信贷平台概况和行业现状,对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6年以来,大学生因通过P2P网络借贷欠下巨额贷款无力偿还、冒用他人信息多方借贷、被网络借贷平台要求以裸照作为抵押等多起与校园网络贷款相关的恶性事件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意在通过典型案例对大学生P2P网络借贷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大学生P2P网络借贷行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大学生P2P网络借贷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规范大学生校园网贷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本文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了120家P2P网络借贷企业2012年5月~2016年5月的各项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P2P网贷成交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借款期限、资金杠杆、平台知名度和运营时间对P2P网络借贷成交量有较大影响,并最终提出四点建议以供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流媒体播放方式基于C/S集中式网络模式,对于高带宽、实时性和突发流量这三大困难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而P2P技术采用分布式网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网络带宽瓶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系统架构应用模型P2PStreaming。该应用模型综合了P2P技术和C/S技术的优点,可以在网络带宽效率、延时和可靠性三者之间做出更好的权衡,并分析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苟红玲  孙卫喜 《价值工程》2011,30(25):135-135
P2P和传统的模式相比较,P2P显得更加灵活、快捷、方便。针对P2P对等网络模型存在不足进行了改进,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利用信任模型的计算,对文件共享、仿真实验证明,信任模型具有很好的可信任性和有效性,该模型对恶意节点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降低了风险。  相似文献   

12.
JXTA协议在现有的物理网络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虚拟的P2P网络,汇聚对等体是给其它对等体提供网络中节点位置和资源信息的节点。文章针对现有汇聚对等体节点组织机制的不足,引入信息熵概念,提出对对等体数目进行控制的对等体节点自组织机制,保证了网络查询的效率,使得P2P网络对等体节点的优越性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王希军 《价值工程》2012,31(4):146-147
要实现P2P网络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有效的安全保障。本文先对P2P进行浅述,将其与Internet进行简单的比较,进而分析了P2P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延辉 《价值工程》2010,29(33):207-207
本文首先介绍校园规划管理B/S架构下的校园GIS体系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P2P技术运用于校园GIS规划管理的构架和系统的实现功能,从而提高在校园规划上数据获取的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为适应这一崭新角色转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调整:(1)人力资源传统的职能性知识模块的深化;(2)支持性、辅助性知识模块的强化;(3)职能性与支持性知识实践方式的调整。三个大方面合计包括12个小要点,因此简称人力资源管理12P模型。12P模型是对国内学者2001─2005年期间提出的3P、5P模型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设计了一个用于视频流分发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系统由视频采集、视频编解码、组播传输和服务器4个模块构成。视频捕获采用Video for Windows(VFW)技术实现,编解码基于H.263标准。网络结构上提出使用混合P2P树形结构,降低了中心服务器的压力,服务器负责会议成员信息的管理,为组播树的建立与维护提供支持,组播传输使用基于度约束的构造算法,考虑了节点带宽和计算能力。该系统已投入运行,基本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7.
P2P节点中存在的日益严重的搭便车行为对网络的健壮性、可用性、服务响应速度和生命周期等造成了很大影响。设计合理而有效的P2P信任模型来抑制搭便车行为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借鉴社会经济发展策略,提出基于资源利用均衡的信誉评价方法即对资源贡献大,以及贡献与消费平衡的节点赋予高信誉度。促使节点在贡献资源时要考虑其他节点的需求,消费资源时则要衡量自身提供资源的能力;同时为新节点提供基本信誉度来保障其尽早开展资源交易。仿真实验表明搭便车行为受到有效抑制,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P2P网贷作为一种新兴借贷方式,其便捷的交易方式和较低的投融资门槛,为融资人和投资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由于行业发展迅猛,监管反应滞后,以及平台天然的准入门槛低,融资人信用普遍偏低等原因,P2P行业近几年来暴雷现象频发,大量P2P平台企业出清。论文从我国P2P行业的发展历程入手,研究了平台企业违约现象的产生原因,结合政府出台的管理措施,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这一行业能够持续良性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超节点结构P2P覆盖网拓扑不匹配问题,分析了当前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时面临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经典拓扑(Topology)和地理(Geography)位置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覆盖网的方法MBTG(Method Based on Topology and Geography)。实验表明该方法解决了超节点结构P2P覆盖网中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拓扑不匹配问题,保证了物理网络与覆盖网的一致,从而节省了文件搜索时间,提高了查询成功率等。  相似文献   

20.
The new financial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peer-to-peer lend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source of volatility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This volatility leads to greater risk to P2P investors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data of the P2P platform, Honglingchuangtou, we use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volatility (PV) index and we construct an HAR model to study the heterogeneous traders and leverage effect in the Chinese P2P market.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bo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heterogeneous traders in the Chinese P2P market and that long-term traders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market volatility. Similar to tradi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the volatility of the P2P market also shows a leverage effect, which means that the negative volatility of trader actions sh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market fluctu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leverage effect, the LHAR-PV model is superior because of a higher goodness of fit and a lower prediction err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