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入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且提出把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力求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弥合城乡之间的隔阂,提高社会公平度,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  相似文献   

3.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 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上升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可以从调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治等方面构建社会利益新格局,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逸 《发展》2007,(3):63-64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的一大重要措施。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卫东 《发展》2007,(10):147-148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社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而且还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和谐社  相似文献   

10.
周红萍 《黑河学刊》2007,(1):123-1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纵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农民工问题是不和谐因素之一。有效地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将有助于调整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公平正义,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面、系统地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将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3.
塑造公民健全人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不仅是党、政府、各级组织,同时,每一个公民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推进公民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又是一个具体的、分阶段、有层次的过程.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为指导,必须把握和尊重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不公平、正义的缺乏等问题尤为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建构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坚持公平正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显示出我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袁银光 《发展》2011,(10):136-137
“十二五”规划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企业应追求的目标。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是对于民主法治价值与功能的科学认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内在的高度统一性.构建社会和谐,首先必须建立理性的法治.无法治,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就无法实现国家民主,无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无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