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逻辑是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一把钥匙。要了解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必须首先理解其与黑格尔辩证逻辑之间的关系,不了解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因为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中包含着辩证逻辑的形式(内核)。黑格尔逻辑是调节的逻辑,黑格尔通过范畴结构表明人类必须怎样生活。马克思逻辑是斗争的逻辑,它告诉人们要生活就必须粉碎它。  相似文献   

2.
资本原始积累作为一个重的经济学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剥夺者”剥夺小生产者、“剥夺者”剥夺“剥夺者”和“剥夺者”被剥夺三个阶段,揭示出了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生成演化以及历史趋向。在此过程之中,马克思的价值立场与最终目标得到了彰显与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逻辑下,机械自然观占据了主流,造成了人和自然被双重的状态,其哲学之源在于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其现实之源则是资本逻辑的历史运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这种自然观进行了历史的批判,并提出了在“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基础上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统一的自然观。尽管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是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但却不仅仅是伦理召唤,而是更具有内在整体视域,更加注重在批判和重塑社会制度的历史实践中重构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它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范畴.虽然两者界定角度及概念的功能定位不同,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学科内涵和话语系统,但是二者在马克思文本的表层语句背后潜藏着马克思话语的隐性逻辑,即二者最后在马克思文本更深一层次的阐释中“殊途同归”.本文结合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等相关文本的论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和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之间的概念关系,并且对价值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内涵找到了共同的实践生存的根基,从而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为指导,将马克思经济学实际使用的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放到逻辑科学和科学哲学在当代发展实践中去考察,从而实现马克思的术语到当代学界的术语之间的转换,由此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工具的实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全球化的当代处境中,我们如何理解资本,如何阐释现代?资本、商品、异化等等范畴如何获得批判性的意义?如果说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范畴本质性地命名了现代,那么,我们今天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现代性的哪些特征?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本身具有哪些特征?马克思思想内部的总体性何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阶段如何划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意义和限度何在?当今流行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特征、意义和限度又何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从经济学入手,通过对商品、资本、劳动等要素的特性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全面异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现代性"病症,提出通过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改造来根本解决这种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晓慧 《魅力中国》2010,(15):103-104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有一个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书反映了这一过程,分别对这两书中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研究,然后联系起来看待它们,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一些早期著作中有体现。比较集中阐述生态思想的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生态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中,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所承认的经济事实出发,揭露了国民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马克思阐述的七个矛盾分别从劳动观、分配观和需要观三个方面批判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论证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伪科学性,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货币和资本都是马克思经济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资本,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解释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资本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一定数额的货币,但货币却并不是资本,在马克思那里这二者之间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却有本质的区别。文章的主旨是探究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究竟何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万钰莹  王早 《魅力中国》2014,(23):268-26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体系的批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这一章可谓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重要转折点,他从方法论上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全面批判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01,(1):17
这里说的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证券、期货、期权的交易。虚拟经济的提法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第22章及以后几章的说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虚拟资本实际是借贷资本或者可以说生息资本,是在银行信用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和不动产抵押单;第二条是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运动产生利润,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发现了这么一个虚拟资本的概念,是个伟大的经济学发现。  相似文献   

15.
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从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到现代的关于人本主义的思想,都体现着哲学与人的存在的联系是内在的和必然的,任何哲学都不是自给自足、超然的、与人无涉的超然的范畴体系,如何理解人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深入分析人学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分析,达到对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体现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代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异化思想发展两个不同的代表阶段,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差别与联系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理论的思想观点的转换,同时也体现了其研究异化问题方法论的根本转换。这不仅为人们全面、深入、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人们研究具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动的哲学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其哲学革命开启了新的存在论境域。著名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正是马克思站在"存在论"的高度,通过感性活动原则来谈论的。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感性对象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正是被马克思通过"感性活动"来揭示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和人的解放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极大地阻碍了人们通过对象化活动实现人本性全面发展的追求活动。与人性自由而自主的内在需求相互对立。马克思异化理论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全面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人性彻底解放和人性全面复归,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剥削、扬弃异化、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目标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