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豆卫  韩天虎 《发展》2009,(11):23-23
一、努力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当前,草原工作的主导思想正在由以经济目标为主转移到生态与经济并重、生态优先上来。为此,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草原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本省草原牧区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生态失衡、污染严重。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平衡理念,切实把环保优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即经济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刘朝震 《辽宁经济》2010,(11):14-15
北镇市自实施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本、是品牌的理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切实用生态文明的要求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经济日趋优化,生态意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郑涛 《北方经济》2012,(24):1-4
建国后,国大党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的不彻底性、农村民生改善式微、社会公平缺失、贫困农民政治意识觉醒与利益诉求满足受阻以及党内腐败都与国大党沉浮关系密切.为此,科学而审慎地处理土地问题、政策措施的制定充分考虑农民利益、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农村民生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以及防治腐败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不仅是农村经济要得到新的发展,农民生活要实现真正的富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体制得到完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为此,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覆盖面广,投资多,农民参与程度高,对相关农民的收入影响深远。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退耕还林属于公共物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双重垄断现象,农民具有明显的"经济人"属性。因此,若想实现生态目标,关键在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在政府和退耕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家直接补贴制度;建立退耕生态林产权收购制度;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退耕地区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如何调控城市这个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探索一条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路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投资额大的生态工程项目,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发展,而且能够改变农民的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贫困山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因此,安徽省太湖县委、县政府对退耕还林项目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而提出来的重大决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同时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产业以及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走出一条和以往工业化不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深远意义,方山做为全省16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之一,通过去年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从整体上推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而且不断创造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要使该项工程扎扎实实地搞好,使其造福于民,达到退得下,栽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的,在实践中,就必须要坚持四个结合,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初在,重庆市垫江县沿渝巫路东边的山上,桂林镇、新民镇的农民们正抓紧在退耕还林的坡地上栽种经济果木。“退耕还林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垫江县林业局负责人认为,在退耕还林中。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垫江县正是按照三大效益同时要的原则,在退耕还林中进行着有益的实践。去年、垫江县开始在城郊沿渝巫路7公里长的东山实行退耕还林工程,这个项目是为建山水园林城市配套的,要完成好这一项目,最关键的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  相似文献   

13.
正璧山县自2002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截止2013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91769.5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1769.5亩,荒山荒地造林60000亩,封山育林40000亩。涉及全县15个街道(镇)和1个国有林场,为市下达任务计划的100%。积极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努力实现巩固退耕成果与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把璧山打造为一个生态与经济两相宜的生态乐园。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开展了以"三防"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真正实现了科学发展.如今闽北这一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绿谷",为了摆脱贫穷的现状,将进行一场"工业革命".闽北如何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创造出一个繁荣、富裕的海西绿色腹地?也许曾经生态最恶劣的陕北黄土高原,能给生态最为优越的闽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促进闽台经济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是时代的要求。(一)缩小两岸经济差距,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的基本方针。由于政治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关系缓和,可以促进经济关系发展,经济关系发展也可以改善政治关系。要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必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变"两难"为"双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实现江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根据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和技术现状,配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工程,以期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在计划实施区内实现:①在原有基础上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②农民生活用能效益达30%以上,优质能源占50%左右;③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良性循性。一、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淮北市近两年实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宇 《发展》2007,(12):19-20
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要重视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同时,也应看到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家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让生态脆弱的陕北和陕南,在一退一还之间,找到了一条解决保护生态和实现退耕区农户生存发展矛盾的道路。那么,关中地区的退耕还林,则远远超出了防风固沙和保护生态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