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歌唱艺术,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青海蒙古族民歌是青海蒙古族人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的理想、期盼的诉求,不但在语言方面尤其在地域性特点方面,折射出青海蒙古族在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蒙古族的一些个性的东西,由此可以窥见青海蒙古族文化心理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童 《理论观察》2014,(3):68-69
蒙古族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和内蒙古地区传唱的《诺恩吉雅》在内容和曲调方面及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特点都非常明显。在内容上不仅表现了主人公个人的经历,而且还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传承了杜尔伯特蒙古族人民的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先生在青海创作的哈萨克族民歌的代表作品。当吟唱或者聆听这首传世歌曲的时候,人们常常为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流荡的乐律所醉迷,继而由衷感谢作者为青年男女爱恋之情的真心演绎。我每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回想起20年前与王洛宾先生接触的情景,及向他了解哈萨克族民歌创作的情况。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多年来关注着带给洛宾先生创作快乐的哈萨克族在青海的情况,得知他们中的一部分返回柴达木,就着手写下了这篇文章。央视访谈节目引出的话题西宁有夏都之称,这里的8月可是百花灿烂、万物荣茂、凉爽宜人的好时…  相似文献   

4.
青海蒙古的主体是由和硕特部组成的,依据其居住在高原山区的地理位置,世人俗称为“上蒙古”(蒙古语叫德都蒙古)。追溯和硕特部形成上蒙古的历史足迹,尽管蒙古族历史风云人物从元明时期起为争夺牧场,在青海湖环湖地区你争我斗、互相残杀数百年,但移居青海并形成青海蒙古人的历史,无不与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的民间歌曲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数量众多,它集中地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情感、性格与审美情趣.本文记述了笔者向我国著名达斡尔族民族音乐学家杨士清先生学习达斡尔族民歌的亲身经历,同时对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风格、旋律特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牧歌》原本是一首优美的东蒙民歌,1954年由作曲家瞿希贤将《牧歌》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合唱,充分利用人声部的不同优势,发挥了人声部的巨大感染力,简洁明了而又丰富多彩,成为合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改编后的作品通过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的变化,展现了蒙古民族对富饶、美丽、辽阔草原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从而使得《牧歌》犹如一条流域很广的河流,奔涌向前,永不停息,不断传颂着蒙古族人民的希望和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7.
青海是我国蒙古族人口聚居的地区之一,据1990年普查,青海蒙古族人口有71515人,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57%,占青海省总人口的1.60%。青海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和西宁市。 一、人口来源 青海蒙古族原来居住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十三世纪初叶,即公元1206年前后,蒙古王成吉思汗统兵西进,兵攻中亚时,曾派兵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一带。自古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看到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人口稀少,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公元1227年,成吉思  相似文献   

8.
青海蒙古的主体是由和硕特部组成的,依据其居住在高原山区的地理位置,世人俗称为“上蒙古”(蒙古语叫德都蒙古)。追溯和硕特部形成上蒙古的历史足迹,尽管蒙古族历史风云人物从元明时期起为争夺牧场,在青海湖环湖地区你争我斗、互相残杀数百年,但移居青海并形成青海蒙古人的历史,无不与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固始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青海蒙古族是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神奇土地的。16世纪初踏入青海境内的顾实汗各部落是今天青海近十万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是和硕特蒙古部。蒙古族是青海世居民族之一,在青藏高原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文化是青海蒙古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含金量较高、“储量”较丰富的文化“宝藏”,独具特点,有较高研究价值。青海蒙古族的生态环保文化的形成是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所决定的,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习俗、宗教、生活娱乐等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大自然不断发生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生态经济之中。他们的生态伦理、文化习俗与生态经济原则和大自然发展规律密切吻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熊怡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11,(10):42-43
10月21日晚,《爱我中华放歌重庆》——宋祖英大型演唱会在重庆奥体中心唱响。被誉为"民歌天后"的宋祖英倾情演绎了《好日子》、《龙船调》、《爱我中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为现场数万观众送上一场视听盛宴。演唱会在几十位身着盛装的舞蹈、击鼓演员表演的开场曲《百鸟朝凤》中气势磅礴地揭幕。  相似文献   

11.
李斐斐 《中国经贸》2009,(6):181-182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民间歌曲从体裁上可以分为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钦、雅德根依若(“萨满”歌曲)等形式。由于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歌的传承也只是在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授的,没有专门教授民歌演唱和创作的科班。如何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继续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化,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民族发展史上,俺答汗和固始汗是两个最为著名的蒙古族汗王.他们都发兵进军西藏,挽救黄教,赠封达赖、班禅,弘扬黄教,在黄教发展史上做出了极大贡献. "蒙古敬信黄教,实始于俺答".俺答汗在青海修建仰华寺,邀请三世达赖喇嘛举办法会,黄教从此传入青海.这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提出的新见,也非常符合青海蒙古族发迹和藏传佛教历史.  相似文献   

13.
张玉荣 《魅力中国》2013,(23):116-116
美国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获得1966年拍局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音乐奖。由(美)奥斯卡哈默斯坦作词,(羡)理查德.罗杰斯作曲,由家庭教师玛利亚和七个孩子演唱的歌曲《哆来咪》,跨越时空,种族。传唱至今,成为经典。电影表现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界万物的和谐.这一至纯至美的主题.歌曲《哆来咪》也很好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本文从《哆来眯》歌曲艺术,即歌词方面,乐曲方面所传迭给观众的独特的音乐教育方法;以及歌曲《哆来咪》所表现的情感:爱,家庭教师和获于们之间的爱;蔓,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芙景方面。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4.
李有源:心中的《东方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陕北农民用当地民歌形式创作了一首歌曲——《东方红》。此后的岁月里,这首歌曾创下了演唱人数和演唱次数最多等多项世界纪录,还搭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成为人类送上太空的第一曲。有专家认为,这首歌不仅是中国最经典的红色歌曲,也应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颂歌之一。这位陕北农民就是李有源。  相似文献   

15.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是甘肃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地方,全省绝大多数的蒙古族聚居在这里。肃北蒙古族大部分是在清朝中后期,由青海厄鲁特蒙古中的和硕特部北左翼右旗及北右翼末旗而来,其余部分来自新疆土尔扈特部和原外蒙古喀尔喀部。由于先进入青藏高原藏文化圈腹地,后迁至河西走廊西段汉、藏、突厥文化的交汇地带,使肃北蒙古族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带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这在"剪胎发"礼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6.
清代以来的《清史录》、《蒙古游牧记》、《青海事宜节略》、《西宁府新志》、《秦龙羌蜀四省区志》、《达鼐奏折》等诸多文献中诺木洪城池和诺木洪一名多次出现,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史料考证了诺木洪城池的地理位置、结构、建立时间以及诺木洪地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漆笑飞 《魅力中国》2014,(17):107-107
作为民族歌曲的创新作品,《忐忑》在创作灵感中融入原始的自然风格和锣鼓经的节奏、伴奏乐器采用中西结合与小规模、声腔加入戏曲、舞台表现方面民族性中添加了怪诞性.作品在这些方面的大胆创新是中国传统民歌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民歌多元化发展潮流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8.
江西"红歌"来源于江两民歌,在创作特点上吸取了江西民歌的诸多元素,江西"红歌"脱胎于江西革命歌曲,而江西革命歌曲又是在特定年代里依据江西民歌而沉淀编创出来的.从歌曲的选材上不难看出,大部分江西"红歌"是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创作的,反映时代特征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叙事性,记载下了当时的事件及人物.  相似文献   

19.
摔跤,是受蒙古族人民欢迎的娱乐活动项目。在民间节日生活中,有群集盛会,便有摔跤活动,比如祭祀摔跤、节日摔跤,礼仪摔跤等。传统的摔跤活动,能使蒙古族男士掌握战胜猛兽、制服家畜的技巧和能力,展示勇猛顽强、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力量。现在,直接和猛兽、家畜较量的机会和场合越来越少,而体育竞技的摔跤比赛却大放异彩,博得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的喜爱。青海蒙古族因生活环境和习性的关系,其摔跤运动有其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镇平县蒙古族主要由晁陂和砚台两支王姓蒙古族组成,晁陂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淮王帖木儿不花,砚台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元末丞相脱脱王之子哈剌卓.这两支蒙古族留居河南是在元末明初,为元王室遗胄,即同源;但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始祖,因而属于异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