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宪法诉讼是宪法自身的要求,是法治的需要,是审判实践的需要,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我国具有构建宪法诉讼制度的可能性。应当在吸取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双轨制”的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权利与诉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水君 《开放时代》2001,1(11):34-41
在现代社会,权利必须依靠法律与诉讼才能获得最有力保障。权利必须法律化和诉讼化。相对于立法而言,诉讼不仅更加有助于保障人和公民的权利,而且也有利于社会冲突的解决和国家的民主与法治进程。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要重视宪法的诉讼化、司法权的统一与独立,增强法律的确然性、可接近性和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宪法学界对于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一直争议不断.笔者认为,对相关概念的混乱运用与此局面直接相关.鉴于此,本文讨论了司法审查等相关概念,并对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司法审查与宪法监督以及司法审查与宪法诉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和准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起受教育权被侵犯一案的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宪法上的许多基本权利缺乏保护,并提出宪法应该能作为诉讼依据来引用,从而解决一些宪法权力很大部分在司法实践中被长期“虚置”的状况,即提倡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5.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公民权利一旦产生,它就需要宪法来予以回应,并竭力地走向现实.由此,权利的宪法化和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了宪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政实践中可具体援引以及作为司法判案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的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权利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俊梅  王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3,(9):230-231,236
美国民事没收诉讼中权利请求人的诉讼资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法定诉讼资格(statutory standing),一种是宪法第3条规定的诉讼资格(Article Ⅲ standing)。法定诉讼资格是关于权利请求人在对民事没收诉讼提出异议时必须满足的某些程序方面的法定要求。重点论述美国宪法第3条规定的诉讼资格,即在民事没收诉讼中能够表明自己对被诉财产享有某种权益的权利请求人,包括对被诉财产享有占有权权益的权利请求人和对被诉财产享有所有权权益的权利请求人。  相似文献   

7.
通过宪法改革解决政府失灵——宪法经济学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 ,既存在市场失灵 ,也存在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解决政府失灵的思路是 ,对现行的宪法或宪法制度进行改革 ,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 ,重新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 ;通过对制定经济政策的规则进行重新选择来约束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这个思路构成宪法经济学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8.
集团诉讼是美国证券民事诉讼的主要形式,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最能够有效解决证券侵权纠纷,保护众多中小投资者的有力武器,从而成为各国争相引进和效仿的典范。但是法律的发展需要众多配套政策和制度的配合,尤其在中国,诉讼模式的选择不仅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同时亦需要有法院审判技术的配合以及审判理念的转变,方方面面的磨合将使得集团诉讼引入中国困难重重,而最优的选择则是暂缓引入转而发挥现有制度以及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司法和诉讼实现正义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但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立案范围受限、程序复杂以及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在当前司法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在司法诉讼方式以外,建立起一种受案范围广、解决成本低、程序简单高效的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方式,以综合解决社会转型期间总量快速增加的民事纷争。文章通过对起源于美国的ADR程序的应用实践,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程序、适用、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寻在我国建立ADR的可行性,以期对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范毅飞 《经济师》2006,(6):92-9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方面的违法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这部分案件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案件的特殊性,因此难于为一般诉讼方式所解决,从而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式。目前针对此类案件提出了经济公益诉讼,这就是一种很有针对性的案件诉讼方式。文章从公益诉讼的涵义入手,通过对其概念、特征、适案范围等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实行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经济公益诉讼立法与实践进行了简略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的具体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