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赖以支撑的重大理论问题,就是如何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的构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必须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认为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价值导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品质,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经济分析体系。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和基本理论存在严重缺陷,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赖以支撑的重大理论问题,就是如何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的构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必须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化文化,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必须始终坚持,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分.中国经济可以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日前成功举行。本届年会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学派研究为重点,同时就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核心价值与使命担当、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中国学派提出的时代要求、域观范式在经济学范式中的地位、传统文化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建设中的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关涉的热点议题以及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建设的创新路径等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为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有制和所有制形式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区别是十分明确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不仅指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途径,而且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索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这些创新的一个要点,就是正确把握所有制与产权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这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不应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也不应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必须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才能实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过时的、不应再“坚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与对立的理论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邓小平理论等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一脉相承的源与流的关系,是继承、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否定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应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都不能照搬照套,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导,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更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挤压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经济学面临双重挑战 ,其实质是如何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源泉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命活力为生机 ,使当代中国经济学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思维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有优势,但均需要创新发展,政治经济学创新需要实现从体系创新到范式创新的转变。“国民幸福论”的提出有着丰厚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也必将助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学者对政治经济学创新的话语权较大,应该首先考虑用“国民幸福论”助推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国民幸福”是有较大理论创新空间和对新问题解释力的概念,符合市场与政府力量相结合的学术架构要求,可以开拓出历史阶段分析、数学分析、社会调查样本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创新空间;中国特色的“国民幸福论”遵循政治家与理论界共同创新的路径,必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