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锋 《商场现代化》2007,(15):262-26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般可以分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M1和M2,我们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存在线性关系;同时中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利率还没有市场化,没有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因此中国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今天还应该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而决定一国货币政策名义锚选择的必然是一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在中国,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本文将就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适用性做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周平 《消费导刊》2009,(18):91-91
在货币政策使用的历史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先后使用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中介变量。我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好是现阶段仍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长远则改为盯住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4.
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中国在1996年将货币供应量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日渐深入,从可测性.可控性、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等几个标准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宜性都受到了不断的质疑.本文从以上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家敏  王祺 《商业时代》2006,(8):53-53,59
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间转换,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正确选择和成功运用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出发,分析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有关货币的政策,是货币当局利用货币供给来实现既定目标的政策。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从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自由准备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的数量型目标;从利率、股票和其他资产价格等两个方面阐述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的价格型目标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相关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差甚远。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是不得不进行认真审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未来我国可以采用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机制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吴建明  吴亚军 《市场论坛》2009,(6):56-57,43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文章回顾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最后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弊端已经显现,急需重新确定一个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中介目标。本文分比较了货币供应量、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作为主要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论证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中介目标应以汇率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金融创新形势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的变化 ,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在当前尚未具备采取其他中介目标的条件下 ,应继续选择货币供应量目标 ,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霓  胥惠民 《商场现代化》2006,(26):341-34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中介目标有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既因各国的经济、历史状况有别,也因时间、地区而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本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相适应的。本文采用1993年~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货币供应量M1、利率Rate、通货膨胀指标CPI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实证分析手段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中介目标通常是从利率、贷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汇率等变量中选取,以贷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基础,以实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为依据.随着经济复杂化,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仅要求合理选择中介目标,而且要求重视其他相关指标.文章在对国内外关于贷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文献阐述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学者对于中介目标选择意见较为一致,国内学者更多是在理论上的推导,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并得出货币供应量还应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商场现代化》2008,(9):359-360
90年代以来,适宜的货币政策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联储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以利率—货币供应量—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一脉相承。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验,结合我国现实经济形势,提出了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观点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90年代以来的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周期性运动是引起物价周期性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但没有稳定物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价水平的周期性运动。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放弃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而逐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还在最优货币政策框架下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及其实现条件,最后对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变量。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本文提出由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向通货膨胀率目标过渡应该是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未来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到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传导障碍更是引起了广泛思索。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近十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贷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本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认为,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此外,中国加入WTO后,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相似文献   

18.
美英德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实行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比较,并借鉴三国经验,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困难,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靓 《商业时代》2007,(11):63-64
本文首先回顾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就在国内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以利率或其他指标作为中介目标这一分岐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应该既盯住通货膨胀率,又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同时还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断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中央银行不能很好的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并不是完全外生的,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