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液化、煤层气、煤制甲烷、煤制烯烃……近年来,种种涉及煤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煤化工已经成为新时代能源宠儿。在我国化石能源"石油少、煤炭多"的背景下,在高油价时代原油进口量不断增长的环境下,中国石化进军煤化工行业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中国石化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我国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的一年,在国际油价一度冲击百元大关、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度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我国煤制甲醇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600万吨、3800万吨和6600万吨,到2020年;煤制烯烃年产量分别为140万吨、500万吨和800万吨。可以预期,在未来煤化工中的甲醇和二甲醚及煤制油、煤制烯烃将成为化工行业主要耗煤行业,化工行业煤炭消耗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粉煤粉煤气化炉在我国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基清洁能源、等煤化工企业广泛应用,粉煤粉煤气化炉的操作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粉煤粉煤气化炉在煤化工行业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好粉煤粉煤气化炉的检修管理及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粉煤气化炉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对煤化工企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势必对环境有所有所影响,污染物的排放中以煤化工电厂锅炉排放量最大。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建设发展较为迅速,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正在向着集约、清洁、低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转化。文章以大型煤化工电厂为例,深度剖析煤化工行业电厂锅炉的存在的能源损耗及污染问题,探讨煤化工企业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新型节能减排措施,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珺 《化工管理》2014,(7):30-31
尽管我国碳排放政策尚未出台,煤化工行业已经提前感知到了压力。 “煤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较大,无论煤制油、煤制烯烃,还是煤制天然气。”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安福近日在出席北京一煤化工论坛时向笔者表示,“如果未来征收碳税,将为煤化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负担,有的产品甚至会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据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已送达钢铁、电力、有色、煤炭等“两高”行业的相关协会征求意见。作为取代现行排污收费的新税种,环保税将碳税纳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税税(费)率则较现行排污收费有所提高。 其中,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税率区间下限和上限相差3倍以上,碳税税率区间上下限值相差高达10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除了化工企业外,电力、煤炭等行业的部分企业也正在或计划投资现代煤化工项目,其中,普遍看好的煤制天然气已形成了一股热潮,目前,国内已有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5个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因此,煤制天然气人才需求量亦大幅增加,新进入煤化工行业的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鉴于此,做好顶层设计,探索人才配置模式,对于新建煤制天然气企业,特别是新进入化工行业的煤制天然气企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09,(6):2-2
本次石化行业规划继续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从煤化工行业规划内容来看: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举例说明得出结论,那种认为限制煤基能源化工的发展,就可以抑制我国CO2排放量增长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恰恰相反,不但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煤基能源化工技术和相应产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为了我国能有效的实施和完成减排CO2的目标,也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煤化工技术与许多高耗煤、高排放CO2的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煤化工行业朝向大型化、高端化发展,煤制化学品是煤化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煤制化学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煤制低碳醇,煤制低碳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煤制低碳醇通常由煤制气制得含水低碳醇混合物,因此低碳醇混合物脱水是煤制低碳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低碳醇脱水过程的模拟对煤制低碳醇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低碳醇通常指含碳原子数为1~5的醇类化合物,低碳醇各组分除甲醇外均与水存在共沸,因此决定了低碳醇混合物脱水不可单独使用普通精馏达到低碳醇分离提纯的目的,但是精馏技术仍是低碳醇不可或缺的技术,文章对精馏技术应用于低碳醇脱水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化工项目是目前中煤集团最大的煤化工项目,主要有360万吨甲醇/年、135万吨/年煤制烯烃化工项目。其中,烯烃生产中心负责全厂的MTO、烯烃分离、PP和PE、C4综合利用和罐区装置的生产工作。2012年公司入职141名员工,多属刚毕业的新员工,没有生产经验。而建立一支基本素质过硬、专业水平较高的煤制烯烃人才队伍是保证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基本前提。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煤制烯烃生产行业新员工  相似文献   

11.
正煤化工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金秋十月,北京最美季节,出席2018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的国内外近500名煤化工界人士共同探索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新路径。"十三五"以来,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煤化工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和积累以及工程示范和推广,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重大装备自主化研制,产品品种开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3年,煤制油投产项目产能282万吨,产量17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254万吨,产量18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90万吨;已投产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产能27亿立方米。煤化工投建项目如火如荼,但煤化工技术上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产品"同质化"严重、已有技术可靠性和项目经济性有待验证,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压力加大,行业前景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发展新型煤化工需要做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政府和企业应该放慢些脚步,更冷静理性地审视现代煤化工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正在联合制定《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这一文件被市场视为是煤化工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据记者了解,与过去几年间国家发改委总发禁令不同,达份文件将会让地方和市场都看到希望。知情人士透露,除煤制油、煤制二甲醚和单纯的煤制甲醇外,制定中的规划,将会在煤制合成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和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开发与放大研究项目,日前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该项目可为大型甲醇制烯烃装置提供可靠的催化剂及其生产技术,对提高我国煤制烯烃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相关规划、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进入了由理性决策主导的发展时期。未来,煤炭深加工产业将继续以“集中示范、逐步推广”的方式发展,并形成以煤制天然气、煤制油为代表的煤炭能源产业和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两大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也将得到调整。其中,煤炭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有效改变我国以进口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成为能源消费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煤制烯烃产品是新型煤化工企业的一类主要产品,在煤制烯烃中,Unipol工艺生产聚丙烯已经是目前行业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文章分析了某煤化工企业生产聚乙烯产品过程中拉伸性能出现问题的原因,为改善产品质量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煤化工是以煤气化为龙头,优化整合先进化工生产技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生产可替代石油的洁净油品及化工产品。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降低石油进口依赖,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煤化工的本质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20.
煤化工工艺过程CO_2排放主要包括煤制甲醇工艺、煤制烯烃工艺、煤直接液化工艺和煤间接液化工艺。减排技术要点包括CO_2存储技术、CO_2转化技术、CO_2循环利用技术等。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提高相关设备质量,并加强减排过程管理。从而确保煤化工工艺流程得到严格遵循,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