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信息     
正云南省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龙头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得以延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日益明显。2016年上半年,全省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300家,实现总产值980亿元,同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08,(8):47-47
山东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迈进,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6853家,年销售收入达748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1341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69%,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6.1%。去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4780.1亿元,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达到92.5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5.3%,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位。全省粮食总产连续5年保持增长,连续两年突破400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4985元,比上年增长14.1%。  相似文献   

3.
2012年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预计全年总产值达到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农产品加工业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增长19%;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休闲农业在各级主管部门强力推动和消费需求拉动下,发展持续提速,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各类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全年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6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门类。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并以10%以上的年递增率持续、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又一次飞跃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营管理》2003,(9):20-21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1997年,经历了不断完善、提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以“六种农业”为切入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北京郊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各类农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10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1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77.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3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增长11%,整个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6%提高到1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从1.8∶1提高到2.2∶1。其中,7.6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2万家企业以及超过100亿元的70家龙头企业是主要力量。可以说,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我国农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山东省青岛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放在"龙头"上,紧紧抓住龙头企业,朝着区域化、多元化、特色化、市场化方向推进,龙头企业形成群体化,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提档.到2012年底,青岛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657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5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额1025.6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1100万吨;年末固定资产总额达到480亿元,出口交货值335.8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上缴税金2.3亿元;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5家.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建湖县将扎实开展"现代农业加速年活动",抬高目标定位,优化发展布局,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农产品流通业搞活、农业品牌创建三个重点,调结构、促转型,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形成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联动发展局面。一、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抓手,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培育年销售超10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  相似文献   

9.
10月31日—11月1日,农业部在山东青岛召开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效和经验,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即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加工能耗显著降低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据统计,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  相似文献   

10.
一、总体发展情况“十五”期间,我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拉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一)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带动功能日益增强。到2004年底,全省较大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406个,比2000年增加2倍多;固定资产达到422.8亿元,比2000年增加3.6倍;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513万吨,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31亿头(只),分别比2000年增加1倍多。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带动农户238.8万户,带动农民增收28亿元,户均增收1173元,比2000年增加2倍多。德惠…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河北省广平县积极探索科技兴农新路径,坚持以科技型企业领跑农业产业化,当地农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几年来,广平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由20家发展到35家,年创产值和效益16亿元和3.5亿元,分别增长3.2和3.1倍;带动形成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7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由10亿元一跃达到20亿元,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变动对江苏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8.2%,2002年,江苏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322家,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从调查结果总体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增收潜力尚待挖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作通讯》2011,(17):73-75
"十二五"开局之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农业产业化三大主要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培育60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其中超百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达到20个;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农业产业化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呼唤大龙头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之一。截止1998年年底,全省已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或利税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297家,是上年数的近3倍,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77家,比1997年增加127家。1998年全省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增加值108.6亿元、利税总额33.8亿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列入省考核的139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7.7亿元、利税20.3亿元、出口创汇3.9亿美元。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至2010年底,启东市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50多家,年销售收入45亿元,其中超千万元企业110家,超亿元企业11家,加工业主要涉及蔬菜、肉制品、水产加工,以及调味品、豆奶粉生产和农产品保鲜等,现有江苏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启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超过50万亩次,带动农户约20多万户。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总数达4363家,从业人员83.8万人,主营业务收入9881.85亿元,同比增长9.86%。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每增加0.1个点,可带动  相似文献   

18.
强龙头企业促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阶段 新特点 2002年,我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322家,比上年增加384家,增长21.4%;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203家,  相似文献   

19.
国内信息     
乡镇企业对三农贡献全面攀升2007年以来,全国乡镇企业经济平衡发展。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46400亿元,销售产值140900亿元,产销率达96.24%:实现利润7350亿元,同比增长15.69%;上交税金3100亿元,同比增长16.7%。农产品加工业继续稳定发展。全年全国乡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00,(1):18-19
多年来,铜山县坚持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以新产品开发为着力点,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升级。1998年,全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8.4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65%和80%以上;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5亿元,涌现出维维、大地、维桑、银龙、宏环、东泰胜阳、房亭等一批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其中80%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5亿元,财政收入3.85亿元。适应形势,立足县情,突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近几年来,铜山县农产品加工业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