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但其蕴含的互联网和金融双重风险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性,进而介绍了四类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最后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提出如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督的对策:一是建立全面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多层面多角度控制操作风险,三是大力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四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双创"的重要领域,"e 租宝"案例表明:互联网金融平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积累了各类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应回归金融本质,应用市场链理论可将互联网金融风险模块化为管理与技术的内控风险、超高利息承诺信用风险、低资产客户评估风险、监管生态风险、原始资本薄弱风险和模块间信息传递风险六个模块.互联网技术只是解决金融业务信息不对称的手段,应从金融本质视角出发结构化地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爆炸式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监管却处于滞后状态。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和金融"二重"属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比传统金融机构更突出,法律合规风险突出,并具有独特的信息技术风险,"长尾"效应加剧和扩大了风险的外部性和破坏性。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风险的复杂性基础上,从功能监管、互联网技术、金融风险、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后春 《金融论坛》2003,8(2):31-37
金融创新已成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 ,而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又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简要归纳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管理风险和项目开发失败风险等新的金融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在实施金融创新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基本策略与配套政策 ,即树立辩证的金融创新观念和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 ;建立健全金融创新体系 ,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加快金融立法创新 ,保护金融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根据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双重特性,从互联网技术、业务管理、信誉和法律及政策四个方面剖析了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金融产品迅速进行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特殊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策略,以期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姚楚君 《时代金融》2014,(8X):44-4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创新,给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机会。但其与传统金融相比,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也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创新,给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机会。但其与传统金融相比,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也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乔玉梅 《海南金融》2014,(3):47-48,84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进步与金融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及风险产生的根源,并针对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实际,并提出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尹继志 《新金融》1998,(3):8-10
一、经济中的金融风险客观存在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非常重视金融风险问题。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运用信用工具从事信用活动中,本金和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程度。金融风险通常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国家风险等。在经济金融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当下正处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已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分析了当下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类型,对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几点有效策略,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金融风险中的科技风险,即使用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金融业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中存在的技术风险。它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国家风险等一样是必须防范、化解的金融风险。计算机2000年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大摇大摆朝我们走来的金融科技风险。它向全球的各个金融机构发出挑战说:它是掀起世纪之交的金融风波。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在现场稽核中必须检查监督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大众化、低成本、高效率及便捷的服务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技术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也继承了传统金融的市场风险,这使得互联网金融领域潜藏着高传染性的系统性风险,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因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将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泛亚挤兑事件"这一典型的案例出发,对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已成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而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又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这间的辩辛关系,简要归纳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管理风险和项目开发失败风险等新的金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在实施金融创新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基本策略与配套政策,即树立辨证的金融创新观念和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建立健全金融创新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加快金融立法创新,保护金融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物,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先进技术,对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许多风险开始逐渐显现,爆发了很多风险事件。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已有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隐藏在其中的风险并结合层次分析方法,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测度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不仅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以及信息处理效率高的特点,也具有网络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业务管理风险和虚拟性风险。完善互联网技术,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是防范互联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全新的金融形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并凭借网络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借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业务,"余额宝"、"人人贷"等创新金融模式不断打破传统的金融概念。但是,互联网金融庞杂的形式和无地域限制的交易方式预示着其蕴含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并且会出现新类型的金融风险。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和新型风险,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是维护金融稳定所必须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黎红 《时代金融》2014,(9Z):25-25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全新的金融形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并凭借网络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借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业务,"余额宝"、"人人贷"等创新金融模式不断打破传统的金融概念。但是,互联网金融庞杂的形式和无地域限制的交易方式预示着其蕴含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并且会出现新类型的金融风险。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和新型风险,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是维护金融稳定所必须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全面渗入到金融领域,传统的金融行业也以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行。虽然互联网金融给人们的交易以及公司的运行带来了便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其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业态。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角度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评价。基此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网络技术安全风险和法律及声誉风险,并且各种风险之间具有相对明显的叠加性。其中,运营风险中的流动性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中的网络洗钱风险、操作风险中的支付方式创新风险和供应商操作风险、网络技术安全风险中的病毒感染风险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