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运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从存贷比约束视角考察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和演变问题。研究发现:其一,存贷比考核压力与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负相关;其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同业业务监管模式导致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即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票据"买断+回购"业务导致同业代付业务兴起,进一步监管同业代付业务又催生了针对票据和非标准债权资产的买入返售;其三,商业银行运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不仅推高了流动性风险,还加剧了经营风险。本文为银行同业业务"穿透式"监管提供了经验支撑,还对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收入税负少、资本占用低、拨备约束小的银行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息差收窄、盈利模式趋同、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为商业银行扩大利润来源、降低系统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其野蛮生长逐渐暴露了逃避监管、推高融资成本、资金脱实向虚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监管重地。如何在监管风暴裹挟下另辟蹊径开展同业业务,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难题。笔者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结合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及银行同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实操,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资产规模较大和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稳健,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慢,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激进,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传统信贷业务增速放缓、不良率高企、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重点转向了低成本、低资本要求的同业、投资类业务,形成了一系列以发放贷款、逃避监管为实质目的,以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类型金融机构为表现形式的业务模式。创新型业务模式为商业银行带来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业务风险的交织叠加,防范化解此类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针对同业业务发展与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而对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本质及其与基础资产的关系问题则较少涉及。本文以山东辖内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测算各项贷款信贷质量对同业业务资产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项贷款的信贷质量对同业业务资产质量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本文据此建议,应及时捕捉同业业务的实质性风险,从基础资产入手寻找同业业务的演化路径,控制关键因素,以抑制银行类信贷业务的非理性扩张冲动,促进同业业务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银行绩效考核激励特征及其影响效应纳入到资产负债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绩效考核棘轮效应、资产负债行为变化与银行杠杆及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国内21家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随绩效考核强度的增加而扩张,且扩张速度快于其利润增长的速度,产生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和金融杠杆逆周期扩张的现象;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监管约束下,银行绩效考核强度越大,同业业务发展的规模也相应越大;在价格竞争导致利差不断压低的情形下,随着绩效考核强度的提高,银行更倾向于吸收短期性负债,配置长期性资产以提高既有资产负债规模的利润增长目标,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水平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7.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主体业务之一。近年来,在规避监管、追求高收益的内生动力推动下,银行同业业务调剂资金余缺的传统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较高杠杆又使得该业务面临着日益突出的流动性风险。论文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状况及其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和传导途径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协议III提出治理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表现出合作范围广、增长速度快、比重高、品种多样化等特征,存款形式转化、实体经济下滑、资金缺口压力、利率市场化冲击以及监管相对宽松是影响银行同业业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同业业务激增虽然拓展了银行的收入来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利差不稳定、流动性风险聚集、干扰金融秩序、弱化宏观调控等,笔者认为,保持适度规模、明确合作对象、拓展低成本负债、创新同业产品、完善外部监管,有助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其中部分新型同业业务在加大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等风险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风险的传染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鉴于此,本文对新型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传染机制及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在"Allen-Gale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的基础上对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运用矩阵法对2008年年末及2013年6月末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新型同业业务存在风险传染效应。其中,相比2008年年末,2013年6月末国有大型银行对同业资产损失的吸收能力有所加强,风险传染效应有所减弱;股份制银行的情况则与之相反。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伟 《金融博览》2013,(15):52-53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以资金融通为核心,以金融业同业机构为客户和合作对象开展的业务。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差异化增强、息差收窄、资本约束加强、不良反弹、信贷规模偏紧、盈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同业业务以其资本占用少、综合收益高、业务风险小的特点受到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青睐。央行2013年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金融博览》2013,(8):52-53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以资金融通为核心,以金融业同业机构为客户和合作对象开展的业务。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差异化增强、息差收窄、资本约束加强、不良反弹、信贷规模偏紧、盈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同业业务以其资本占用少、综合收益高、业务风险小的特点受到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青睐。央行2013年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货币市场资金趋紧的宏观背景下,信贷供需矛盾突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升温。分析同业存放业务的来龙去脉,探讨其业务实质和问题所在,不仅对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加强银行风险监管、规范同业业务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3.
同业业务已成为当前银行业的主要业务,其短期内的快速扩张也滋生了诸多问题。随着2016年以来监管力度的加码,银行同业业务逐渐转向隐蔽变相发展。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梳理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同业业务主要违规问题,分析其潜在风险及负面效应,并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入手,对持续规范和发展银行同业业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趋严和对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加强,银行机构为了减少资本占用,规避监管要求,扩大盈利来源,大力发展同业业务。同业业务在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酒泉市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并提出了规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脱媒”趋势加剧,客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日趋突出,使得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面临的风险点多面广,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为主线的柜面内部控制体系,虽然对缓释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发挥了积极的防控作用,但是,从国内银行业柜面业务领域案件频发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案件防控压力形势不容乐观。在柜面业务内控体系层层设防的清形下,社会不法分子仍然能够频频得手,这说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还未能得以完全有效控制,现有的内控手段因尚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而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存款产品一度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对此高度关注并出台监管措施,但相关的学术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基于国内上市银行2012—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开展第三方合作存款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开展该业务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为加权风险资产的扩张及高风险行业信贷资产配置的提升。机制研究表明,合作银行的储蓄存款规模显著扩张,流动性资金的过快增长刺激银行信贷向高利率贷款、高风险行业倾斜。本文研究对完善互联网存款监管,防控商业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增速明显放缓.在当前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存贷息差缩小的预期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同业代付、票据转贴现、买入返售等构成的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不断壮大.同业业务的发展对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与传统信贷业务不同,同业业务内外部监管力度相对薄弱,蕴含的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较大、传导性较强.本文旨在研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把控业务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郭晔  程玉伟  黄振 《金融研究》2018,455(5):65-81
本文通过构造商业银行同业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不同程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异质性,并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速和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增速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但是降低了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二,对参与同业业务程度不同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高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提高了低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三,货币政策显著地改变了银行的同业资产持有比例,银行的风险越高,参与同业业务的程度越高。因此,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配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9.
同业业务通常主要承担商业银行司库职能,其主要目的是用于银行资金的流动陆管理。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表内贷款规模受到限制的压力下,开始挖掘同业业务的发展空间,大量配置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央行称之为“同业渠道”业务。这种盈利模式给银行带来了较好的收益,但同时电加重了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金融脱媒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资本约束的不断增强等,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的经营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而激发了银行间市场同业业务的扩张。本文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深入分析了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隐患,并提出防范同业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