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余红艺 《宁波通讯》2012,(23):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新概括新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赋予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必将掀起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下面就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吕红 《理论观察》2003,(1):44-45
城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应大力发展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城市广场文化;发展通俗文化事业,开发城市群众文化市场;创立特色文化,推进拳手产品,与国际大都市文化接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胡锦涛继承了前代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勇于进行文化创新,围绕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和谐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廉政文化,深化了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5.
老波 《东北之窗》2012,(21):68-69
10年来,文化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各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1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降低门槛,使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6.
林丽 《魅力中国》2010,(33):212-212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的文化工作搞好了,必然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转变社会风气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城市社区是居民休养生息的地方,又是城市基础工作的对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社区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现就社区文化及其建设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得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文章以湖南省芷江县为例,探析芷江县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探究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媛 《魅力中国》2014,(19):60-60
新农村建设不应只局限于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新农村文化规划以及文化建设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虽然,目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漏和不足,选对于我国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文化建设对策,以希望对于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能够起到相应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培育特色大学文化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当前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着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引领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征国 《黑河学刊》2012,(10):30-33
中共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建设,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文化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文化发展难题、谋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于解决在未来文化建设中坚持什么、沿着什么方向继续前进,特别是对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伟 《宁波通讯》2010,(10):34-36
今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决策部署,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牢记使命、自觉担当,把中央的要求和地方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进宁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伟 《黑河学刊》2008,(4):13-15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农村文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目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5.
马志雄 《发展》2013,(11):34-36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需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珺  徐豪 《中国报道》2012,(9):34-36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受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7.
聂美 《魅力中国》2014,(22):47-47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今国际社会,各国都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建设,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和社会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让文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小康社会的落实,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和支持,没有文化的繁荣,国家将失去生机,民族将失去方向。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基层文化建设却显得有些滞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和社区的发展。本文中,笔者以农村基层文化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希望能促进我国基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我国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下,突出农村文化工作重点,研究发展对策,寻求破解措施,这既是一项迫切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我国的农村基层文化处于这样的一种现状,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论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性。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确立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新的宏观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