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破产会计期间的重新界定目前,会计理论界关于破产会计期间的界定存在着“一段期间论”和“两段期间论”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段期间论”认为:应将破产会计期间与破产程序的时间范畴保持一致;“两段期间论”则认为,破产会计按两段划分会计期间:一是对破产企业的会计处理而言的,自年初起至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日止,为第一段会计期间;二是对清算组的会计处理而言的,不论清算期间有多长或多短,均视为一段会计期间,是企业破产会计的第二段会计期间。由此可见,两种观点对于破产会计终点的认识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即都以破产程序终结并由清算组向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日作为终止日。两者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对破产会计起点的不同认识而致。换句话说,对破产会计起点的正确界定是对破产会计期间作出准确界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李献华 《理财》2005,(5):19-21
企业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把企业改制的“工程”完成得好,需要精心于“头脑”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要借助于外脑,即专门的改制顾问公司,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把内部人的“头脑”清冼一下。  相似文献   

3.
当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屡禁不止并呈恶性蔓延之势,是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全国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在这些改制企业中,主要是以破产、分立、租赁、兼并等形式逃废债务,破产是其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勇 《财政监督》2004,(6):60-61
一、企业改制重组中逃债的主要情形分析1、利用破产方式逃废债务。破产制度是调节和处置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非正常状态下的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制度。一些企业却利用《破产法》逃废债务,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如有的企业在改制中,将同一行业或者不同行业的若干企业合并为总公司,把原企业的有效资产划转到总公司,而金融机构的债务继续留在原企业,然后对原企业实施破产,或者以一个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以来,邵阳市政府强力推进以产杈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两个置换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力促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承债式并购、破产出售、解散出售、破产关闭、自买自组等形式,实现了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人才技术的低成本扩张。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583家企业启动改制,完成344家,其中市本级启动59家,完成26家,通过改制,盘活成量资产17.54亿元,引进资金20.16亿元,安置下岗职工5.27万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资产重新组合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抓大放小”、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攻坚阶段 ,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相继出现 ,工会财务工作要顺应潮流的发展 ,调整思路 ,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开拓和培植新的工会经费增长点上来。一、转制和建会相结合 ,建会和收费相结合。作为上级工会首先要注重源头参与 ,特别是要抓住改制企业和新建企业的工会组织 ,主动支持和协助企业工会组织 ,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的“整体改制”或“整体拍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始终…  相似文献   

7.
天长市农行北郊分理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目标放在对市属破产企业、改制企业的资金营销上,成功的营销了天长市法院破产清算账户。  相似文献   

8.
农行六盘水市分行高度重视并以“3523”形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即实施“三个动员”、“五个强化”、“两个抓好”和“三项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清算制度主要由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即解散清算)构成,矿产清算是指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由法院组织清算组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理,公平地分配给债权人,并最终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的程序;而非破产清算包括企业自愿清算及主管部门或审批部门组织清算两种。  相似文献   

10.
小议破产改制企业的税收流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破产、改制企业的税收流失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企业改制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改制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搞活了不少近乎瘫痪或已倒闭的企业。然而,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银行贷款烂帐、工人利益受损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好像大潮之下的一股股暗流。浑水摸鱼公有资产改姓“私”企业改制中,少数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原企业的头头沆瀣一气,趁企业改制之机浑水摸鱼,让大量公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一些企业的原负责人转眼之间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股份制,偷梁换柱。股份制是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形式,旨在让职工参股,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股份制中,企业负责人理所…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不善,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当然是面临破产了。另外,如果企业出现‘现金流量不足”的危机,同样也会导致破产。企业“现金流量不足”是一点一点地逐步影响企业的,起初只是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继续恶化,到了无法用现金偿还到期的债势,企业也就面临破产的危机。为了避免企业陷人这种尴尬境地,除了加强经营上的措施外,拓前对财务收支现金流量的预测,也是一种效好的办法。通过对下银财务收支现金流量的匝测,可以在事前提出加强措施,对资全作好调度,过免到期还不出贷款的事件发生。目前对逾期不还贷政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采取违规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是企业逃废债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违规破产的主要特征是将企业财产变卖后,一次性支付职工安置费用,致使银行债权得不到受偿,大量的银行贷款被逃废。2002年湖南专员办对省工行、农行系统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堪忧,亟待解决。一、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2001年12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0.6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37.1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4.63%。截至2002年9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1.2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41.9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7.72%,比上年净增长4.8亿元,增长12.94%。二、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企业在不完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非法调账、藏匿资产、虚报负债等手段,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  相似文献   

14.
企业改制是指企业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资产隶属关系,产权性质或产权结构等方面的变更。是我国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适应经济竞争。改制的形式很多,有兼并、合并、合作、分立、产权转让、股份改造、承包、联营、破产等。当前,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改制已成蓬勃之势。然而一些企业却以"改制"为名逃避银行  相似文献   

15.
张静 《中国金融》1996,(6):17-17
在企业改制中要防止信贷资产流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行长张静武汉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老化,产品缺乏市场竟争力,有些企业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为了搞活企业,武汉市人民政府从1993年起,推出了“五个一批”企业改制的新举措,即实行股份制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采购》2008,(8):16-17
国务院国资委在大力推进央企整体上市的同时,也在力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的改制引资。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研究员、副局长周放生7月26日称:在集团公司层面进行改制、进而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吉林模式”值得肯定。周放生指出,过去国企改制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拿出优质资产先上市;另一种则是“自下而上”改制,即由孙公司到子公司再到母公司。周放生说,这两种做法是当时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而现阶段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破产改制、经营困难企业(以下统称困难企业)的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7年9月出台了《关于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湘劳社政字[2007]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经营困难企业职工和原破产改制企业“买断工龄”的高龄人员(当时的“4050”人员)仍然游离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为此,笔者以张家界市为样本,对该市国有集体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贠敏 《理财》2003,(1):38-39
企业有进有退、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经之路。为了解企业改制后的运行状况,审计人员对部分改制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对改制企业运行中呈现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谈以下看法。一、改制企业运行中呈现的特征调查显示,改制后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五大特征:1.公司制形式多元化取代了过去所有制形式单一的状况。国有企业改制的形式主要为股份合作制,大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投资主体多元化替代了过去持股主体单一、封闭的格局。在已改制企业…  相似文献   

19.
企业改制对银行债权的影响及对策宋海林正在逐步实施的“抓大放小”战略是改革、搞活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的“放小”改制,既给商业银行改革与经营带来了正面效应,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相当一些地方出现了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对此本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长华 《税收征纳》2001,(11):29-30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资产评估在企业改制及维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产评估因评估目的不同, 其评估结果必然会发生增值或减值,这必将对企业纳税造成一定影响。就所得税而言,不同的改制形式对其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企业所得税是以纳税主体收益额为征税对象,即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计算。而资产评估结果的增减会直接导致“资本公积”、“营业外支出”的变动,进而影响准予扣除项目的变动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变动。笔发现有些企业对资产评估后的会计处理不尽规范、准确,如资产评估增值金额增加“资本公积”,这样既无法真实反映改制后企业的资产情况,又造成了税款大量流失。下面笔就这个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