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应该逐渐淡出。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也表态:积极财政政策的确应该逐渐淡出。有专家分析,此次提出“淡出”的深刻背景和对中国经济发展下一步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国债投资政策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分为二看"淡出" 由于我国已连续5年实施国债投资政策,2002年以来,一些经济界人士再次提出以国债投资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应淡出"的建议."淡出"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推行,将会严重增加我国未来5-10年的财政负担.第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能是阶段性政策,否则势必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第三,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渐减少,国债投资效益逐步下降.第四,较长时期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对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的过度依赖,政府配置资源的比例越来越高,将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尚未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今,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有人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到了"淡出"的时候.事实上,判定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应综合考虑三个条件:一是通货紧缩趋势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国内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机制是否形成;三是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4.
信息平台     
经济传真2005中国经济路线图: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正当时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退居幕后。对于即将告别舞台的积极财政政策,此间的专家给予了较高评价。过去的6年里,这项政策使每年就业岗位增加120万到160万个,6年共增加就业700到1000万个。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它也为今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今年中曾明确表示,作为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应该要淡出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向比较中性的财政政策过渡。今后,…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对保证国民经济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付出了一定代价,主要表现在国家债务负担的加大。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有继续的必要性。同时,应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解决好主要问题,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良性机制的要求,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并把握好时机,淡出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期,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我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不宜长期实行,但现在还不宜淡出,我国目前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相当力度并做必要的调整,努力培育和扩大内需,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目标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一个宏观计量模型来研究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益。与传统模型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模型不仅考虑了需求,同时也引入了社会的供给能力。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在2003年底彻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开始递减,这为此后逐渐淡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拴爱 《西部财会》2005,(12):12-14
2005年我国财政淡出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向比较中性的财政政策过渡。宣布调整财政政策取向,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对财政政策的重要性的深刻认知,为建设和谐社会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浅议如何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起,中国调整了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向稳健性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稳健性财政政策转型,有一个接轨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逐渐淡出.才能平稳地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财政转而实行扩张财政政策。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财政。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外扩张政策的依赖症,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财政难以为继。这是当前政策抉择面临的一道经济难题。一、对2003年经济发展和对策的认识(一)为防患于未然,扩张型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长期推行…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起,我国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对我国目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及其淡出机制做以评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已经成为当前财政界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形势,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理论分析 1.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作用.经济周期性波动分四个阶段,即滑坡阶段、萧条阶段、回升阶段和过热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走过三个年头,其效用是显著的。在经济形势好转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并不能淡出,而应对其政策手段进行适当调整。为了防止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改变我国内需严重不足的现状,扭转下滑的国民经济趋势,自1998年以来,连续实施了三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然而,财政政策只能起到短期调节的作用,很难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即便是在短期内,也不能只是一种单一的手段。积极财政政策是一个政策组合,依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每个时段应有合适的政策手段选挥。前两年主要是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以后不可能总是这样。为切实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与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胡鞍钢在2003年4月7日《中国证券报》著文指出,应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各项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财政政策不宜淡出,就保持一个适度的力度和规模,只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点在于调整财政支出和国债使用结构,重新确定优先排序。即所谓“相机抉择”,只做微调,不做大调,这是因为:1、全球经济低迷,贸易、投资增长率下降,各国政府大都在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全球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即使美国也对原有的缩减财政赤字作了重大调整,转向实行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保…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连续几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对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就业,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应该说已取得了多方的共识。在刚刚结束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200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布置中,都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已经显现,并必将在下一段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在看到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政策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同…  相似文献   

16.
为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遏制通货紧缩,我国近年来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我国通货紧缩状况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日渐乏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适时“淡出”,如何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丁焕强  齐菲 《价值工程》2006,25(1):111-116
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以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国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提出从2005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如何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调控政府支出、推进结构性税制改革、控制赤字、转移财政政策功能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我国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已有四个年度。相较于1998年启动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转变并非简单由于财政赤字方面的原因,而是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因素。对于我国而言,采取总量调整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要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9.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够起到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也会凸显出来,比如,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国债规模扩大,可能引发政府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大,财政政策的效应越来越小。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转型以及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不久召开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最高层领导为今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