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已经整整3年,而距我国承诺的最晚开放时间6年刚好还剩3年——我们已经迈进入世“后过渡期”。  相似文献   

2.
韩培 《经济论坛》2007,(8):61-62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服务业会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要承受来自贸易自由化的巨大冲击。在WTO的前过渡期,由于应对措施得当,再加上国际环境比较有利,履行承诺未对国内造成大的冲击。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步入了入世的后过渡期。在后过渡期,我国将继续履行承诺,降低关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这必然使国内面临的冲击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能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我们首先要明确后过渡期我国服务业开放的具体承诺。  相似文献   

3.
"入世"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将推进中国按照国际惯例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入世”以后的新挑战,而WTO明确规定了成员国政府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其中,社会保障服务就是严格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本文讨论了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互动关系,并展开了“入世”以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和框架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后过渡期”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已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的“后过渡期”。因为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整三年,这是一个标志性拐点,意味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后过渡期”内将在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市场开放。其具体标志  相似文献   

5.
吴占军 《技术经济》2003,22(7):24-26
<正> 一、在“入世”过渡期内,我国证券业面临的状况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证券市场将全面开放,并要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在“入世”过渡期内,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外资全面进入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最终会全面开放市场,使得外资能从事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切业务。对于证券市场准入原则,我国所作的承诺主要有确保在华  相似文献   

6.
叶扬 《经济前沿》2011,(4):5-10
随着中国加入WTO并兑现入世承诺,服务业对外资逐渐开放。与许多学者和相关人士在入世前预测国内快递企业将不敌外资企业的结果不同,目前中国快递业的市场格局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本文认为,在中国加入WTO这样一个外生冲击下,快递行业制度变迁直接的内生动力是企业不同的增长率,基于中国快递业的市场分割状况,笔者结合体制转轨动态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王虹 《现代财经》2006,26(2):46-50
根据我国加入WTO协定,我国将逐步履行承诺,到2006年底执行完全入世承诺。“入世后过渡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深远。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日益减弱的今天,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减少以至于消除新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衔接。而大力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推行绿色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政策和法规正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新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以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淑燕 《经济论坛》2007,(20):118-120
一、引言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银行业则是一个国家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12月11日,加入WTO之后银行业的五年过渡期宣告结束,中国履行入世承诺,银行业将从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后过渡期”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整三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拐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基本结束,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的“后过渡期”。后过渡期内将在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市场开放。其具体标志是:根据加入协议,  相似文献   

10.
一、狼来了,中资银行吓跑了吗?今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银行业的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国内金融市场将向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中国的银行在入世后,将丧失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利润部分也会大大缩小。”这是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里当初就中国入世对金融业的影响所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进口反倾销案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廷 《时代经贸》2004,(12):54-56,58
2003年,中国跃居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并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04年.随着我进一步履行加入WTO承诺.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国内产业已然进入入世关键过渡期,面对国外产品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国内产业要求运用进口贸易救济措施的呼声高涨。据WTO统计.中国在1995~2003年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受害国的同时,也在2003年悄然成为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第三的WTO成员。  相似文献   

12.
一、“入世”——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必然选择 世贸组织(WTO)拥有135个成员国,代表全球开放贸易体制。世贸体制自1994年以来促进国际贸易增长了37%,1998年WTO成员国间的贸易额达到6.5万亿美元,给各国政府、企业、消费者带来巨大利益。 许多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日益开放、趋向一体化的潮流中,哪个国家越开放,经济发展越快,加入世贸组织的发展中国家一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WTO将对汽车工业产生巨大影响。在保护过渡期期间以及过渡期结束之后,关税减让、配额取消、服务贸易开放和对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将综合表现出来。通过对入世两年多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军 《资本市场》2000,(1):27-29
<正> 中美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双方终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景一下变得相当光明。金融是中国承诺入世后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银行、证券、保险业都将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入世的挑战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集中研究入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对策,其中的一些分析和结论对其他商业银行也是适用的。加入WTO与银行业的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金融领域开放将主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在1997年制定的《金融服务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其核心内容是两个方面:市场准入承诺和国民待遇义务的承诺。市场准入条款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达成协议,中国承诺“入世”后二年外资银行可为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全面开放:外国金融公司允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33%.三年后增至49%:外国股票包销商可在合资承销公司33%的股份。于是有人认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指日可特.从而产生恐慌.以为外资银行会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前,外国保险公司被获准可以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设立代表处。1992年,中国开始试点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指定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并与中国保险公司组建合资企业。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承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经过三年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签署了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在“入世”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世”已呈现出“青山这不住,毕竟东流去”之势。这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深远影响。“入世”后,我国卷烟市场将会发生何变化?如何应对?本文对此谈点看法。加入WTO利弊分析1.利大于弊是加入WTO的首要前提首先,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入WTO后,我国的优势资源将进入世界资源配置总体系,与其他成员国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补、互换,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发展获取高质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将大幅度对外开放的重要行业,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资银行所面临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入世的挑战,我国银行应充分利用对外资银行开放过渡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经济与管理》2007,21(5):19-22
2005年底,中国进入后WTO过渡期,这意味着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开放达到承诺的最高水平。中国农业普先面对的是农产品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深远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分析后WTO时期中国农产品贸易问题,对推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开放是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中各国的必然选择。中国金融开放二十余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入世以来,金融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尤其在当前的“后过渡期”内我们面临更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2005年11月7日央行首次发布《金融稳定报告,》我国“后过渡期”内金融开放将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取向。文章将从金融开放的内涵探讨出发,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历史阶段及其开放成果进行回顾,最后对我国入世“后过渡期”内金融开放的走势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