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杜丽芬 《特区经济》2011,(1):170-172
本文着眼于统筹城乡过程中河北省乡村旅游业的现代转型,并通过对河北省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存在的多重优势和显性劣势的对比,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河北省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游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带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加快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特色的分析以及乡村旅游的功能与作用,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原则;从旅游资源性质、游客感知方式及运作管理等不同侧面探讨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提出了促进贵州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苏萍 《特区经济》2011,(7):159-160
区位是地理学中的普遍现象,目前在旅游业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旅游区位包括认知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环境、政府政策、资金等要素。贵州旅游区位很多要素滞后,长期以来制约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贵州应充分利用旅游区位优势,弥补不足,以长补短,促进贵州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聂建平 《黑河学刊》2010,(8):150-15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农村美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突显。搞好贵州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提高贵州农村人口审美意识、美化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吴中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回归自然需求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已成为吴中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吴中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优势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吴中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吴中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业的发展对激发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优化旅游服务行业的经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原阳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本文对原阳县乡村旅游的优劣势的研究,进而明确了原阳县乡村旅游市场定位,并提出开展网络宣传、媒体宣传等营销创新模式.旨在推进区域旅游行业的开展,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振兴等优惠性政策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以及农村扶贫等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然而随着疫情短期的冲击,游客量的减少使得乡村旅游业陷入谷底.通过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市场分析,对乡村旅游业抓住精准的目标群体消费者作出总结,并对乡村旅游业迎接高质量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休宁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状元第县、中国有机茶之乡和乡村旅游福地"三张城市名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休宁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贵州森林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促进贵州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2、科学规划,规范管理;3、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背景下,实现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浙江德清县“整体智治”理念引领的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Topsis模型分析其在浙江省域内的横向比较优势与实际水平,并总结出其在人才、资金、机制及具体举措等方面的典型实践与经验。结合德清县各村庄特色对其乡村产业(如旅游业、观光农业等)数字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认为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乡村发展,同时,基于我国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共通性,为促进全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俊梅 《特区经济》2012,(2):168-170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促进国内经济继续稳步增长,我国各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多种多样的旅游产业促进政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分别从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两大主体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促使乡村旅游业借此机遇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三峡库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背景、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和三峡库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论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三峡库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计晓燕 《特区经济》2012,(6):127-129
旅游业在第二次大战后随着现代旅游的崛起而获得高速发展,旅游业对各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也随之确立。贵州旅游产业定位对贵州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贵州旅游产业定位及其对贵州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彬  贺传阅 《乡镇经济》2007,(11):30-33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等特点,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便成了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在分析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空间。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近年来贵州省紧紧围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围绕大生态做优长板。花茂村地处贵州遵义,曾经是个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的“荒矛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如今成为“最美田园”。本文通过总结花茂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以点带面进行推广,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地区环境竞争力,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的同时保住这碗饭。  相似文献   

17.
通过贵州省游客量及旅游收入的发展变化,分析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旅游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并利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分别就规模与速度两方面计算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与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的关联度并排序,结论表明,近十年来从规模上看旅游业与GDP及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GDP,而从速度上看则为第三产业>GDP>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对贵州省旅游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川 《改革与开放》2012,(4):197-198
依托牧民定居点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川西高原牧民“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突破.本文探讨了依托牧民定居点的不同形式发展旅游业的模式,提出通过牧民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结合以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武瑞营 《中国经贸》2014,(3):118-118
目前,对于乡村休闲旅游的研究大都是从单纯旅游资源的开发、探索新的娱乐项目等角度进行的,并没有从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本论文通过分析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剖析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史剑侠  苍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26-130
民俗旅游是实现贵州旅游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贵州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为内卷化、同质化、合规化、乡村振兴与防返贫衔接机制不健全等。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破解,需在贵州民俗旅游的特定场域内,对民俗旅游场域关系进行分析与结构论证,同时以实体路径、规范路径和归责路径作为瓶颈破解的实现路径,以此来促进贵州民俗旅游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