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2.
新准则的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外币日常核算。实践中.外币分账制操作还可分为即期折算法、期末折算法和分次折算法等三种方法。本文现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具体操作和应用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施菁  李成鸿 《当代会计》2021,(7):163-164
我国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由于外币交易较为频繁,且涉及的外币币种较多,因此一般采用分账制记账法进行日常核算,对外币业务进行原币核算.而财务公司作为国内企业,通常需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日常交易中涉及的外币业务,无论是使用账折法还是表折法,都需要遵循最新会计准则等制度及最新税务要求.对于外币交易所生成的账务,如外币交易中涉及货币性交易,则需要进行汇兑损益和价税分离两种账务处理方式.因此,记账方式由分账制转换为统账制是财务公司业务发展多样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过程中,如何搞好账表衔接,从而准确、便捷地编制出人民币财务报表,是外币会计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新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具体外币业务实践,以外币分账制的科目使用和账户设置为起点。讨论研究外币分账制下的记账、本位币余额和发生额折算、本位币和人民币报表编制一系列衔接事项。  相似文献   

5.
外币业务是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具体包括购买或销售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借入或贷出外币资金;取得或处理外币计价的资产,承担或清偿以外币记价的负债。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有外币统账制和外币分账制两种方法。外币统账制是指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即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外币分账制是指在日常核算时以外币原币记账,分别币种核算损益和编制会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并与记账本位币会计报表进行汇总,编制企业整体业务的会计报表。我国绝大多数企…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2007,(1):23-23
一、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 的近似汇率根据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处理外币交易和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使用的名词定义如下:(1)记账本位币,简称本位币,是指企业根据其经营所处主要经济环境所选择的、用于通用计价或结算手段的货币种类;(2)外币,指本位币以外的货币;(3)外币交易,以外币进行计价、结算的交易事项;(4)货币性项目,指企业负债项目和现金、存款、应收账款、贷款等货币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项目;(5)非货币性项目,指各类会计要素中除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6)外币分账制,是指将不同币种分别记人仅以总账科目、各种货币名称和金额设置的账户、基本外币账户中始终不记录本位币的一种外币记账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相关规定及解读(一)规定1.账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金额;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认  相似文献   

9.
一、相关规定及解读 (一)规定 1.账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金额;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相似文献   

10.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11.
[案例]20×9年年初新建的上市公司A银行以人民币为注册资本,采用外币分账制记账方法,选定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记账和列报财务报表。假定A银行账务期初无余额。20×9年1月,该行发生以下交易:(1)1月5日收到美元资本投入1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2)1月10日,  相似文献   

12.
外币折算是指把不同的外币金额换算成为本国货币的等值或者另外一种外币的等值的程序,外币折算业务包括外币交易折算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颁布实施,使相关出口企业对外币折算业务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张卓 《财会月刊》2007,(11):43-44
外币交易中汇兑差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教学和实务中的难点,不少会计人员并不清楚汇兑差额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推广运用之际,笔者拟对外币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外币业务,是相对于记账本位币而言,是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从事投融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外币交易事项。从会计学角度来说,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两部分。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四条规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使用的名词定义如下:(1)记账本位币,简称本位币,是指企业根据其经营所处主要经济环境所选择的、用于通用计价或结算手段的货币种类;(2)外币,指本位币以外的货币;(3)外币交易,以外币进行计价、结算的交易事项;(4)货币性项目,指企业负债项目和现金、存款、应收账款、贷款等货币及将以同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项目;(5)非货币性项目,指各类会计要素中除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6)外币分账制,是指将不同币种分别记入仅以总账科目、各种货币名称和金额设置的账户、基本外币账户中始终不记录本位币的一种外币记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青 《财会月刊》2011,(29):48-5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十一条中关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规定与第十二条中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规定存在冲突。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两种主要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各自的优劣,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美国会计准则的演进对时态法改进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如何使时态法的使用更符合我国现状,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郭艳芳  巩娜  韩锟 《财会月刊》2013,(2):125-126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核算》中对外币交易折算汇率的规定是:“采用即期汇率或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财政部在2011年10月18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小企业的外币交易可选择的两种折算汇率为“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和交易当期平均汇率”。  相似文献   

18.
会计货币背景的变化推动着外币折算会计变革,继而又对会计货币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追溯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币报表折算演进历史的基础上,探求我国外币折算具体准则的重大观念变革,并从会计目标角度对其合理性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涉及外币核算的国际业务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 建造合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筑行业各环节的币种设置、外币折算、会计核算等问题进行探析,进而阐释建造合同整个流程的外币业务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企业交易日益频繁,使得外币业务及财务报表折算问题日渐突出。随着对外币折算问题的深入研究,它的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其做了详细的规定。文章通过采用归纳、比较等方法对我国与国外外币的业务若干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主要对比了我国和国外的外币相关准则,从中找出两者的不同。但是外币折算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实务工作,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今后还需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