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进 《重庆经济》2006,(6):15-17
把重庆建设成为“时尚之都”,是重庆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对于加快重庆“十一五”期间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纵观伦敦、巴黎、好莱坞、硅谷、香港等世界时尚之都,无一不是从产业发展到文化渗透而引领时尚,并且这些城市都是原创时尚的发源地。重庆是一座具有深厚巴渝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又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工业文明城市。根据重庆的这些特质,“打造时尚之都”应该首先抓产业发展,以创意产业、时尚产业、新型服务业三大产业为支撑,带动聚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若干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推出时尚原创。从而激励创新创意、增强竞争能力、聚集市场人气、提升重庆形象,建设动感、时尚、魅力重庆。  相似文献   

2.
龙夫 《上海国资》2010,(9):60-62
与传统意义的产业集聚不同的是,时尚产业是一个广义而繁杂的产业。作为一个城市功能型的大产业,以一个集团之力来集聚时尚资源、领衔时尚产业发展显然是一个"费力而不讨巧"的活。在对话《上海国资》时,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总裁朱勇总裁表示,发展时尚产业是上海纺织的必然选择,借势上海城市转型契机、整合放大资源优势、多元化、全角度搭建时尚产业平台、引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建设,是上海纺织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西方时尚系统对当代中国服装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引导了服装产业由物质走向文化;改变了服装产业的设计生产模式,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通过制度化管理,凝聚了时尚信息和服装专业人才,形成了产业符号信仰。另一方面,中国服装产业也受到了西方时尚系统模式的局限,在世界时尚领域失去了体系独立性。通过对时尚系统的历史起源和逻辑构架的研究,分析了西方时尚系统对中国服装产业的多重影响,为中国服装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推动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并逐渐向产业生态圈转型。文章对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形成的机理进行研究,梳理国内外智慧产业生态圈构建模式。以成都市为例,在成都智慧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成都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构建的实践,并对数字生态发展背景下成都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1,(17):17-17
随着成都“中调”规划的实施,在城区内76个专业建材市场外迁的带动下,一场席卷成都、并将影响西部甚至全国的建材产业乾坤大挪移正在悄然上演,以“成金青”快速通道沿线为黄金轴心的财富浪潮已经拉开了序幕:6月2日,作为承接成都“巾调”规划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  相似文献   

6.
谭石泉 《中国西部》2012,(13):102-105
中国未来20年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技术产业,体现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引领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成都,正全力推进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构筑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倾力打造新的实体经济增长极点。  相似文献   

7.
磨丹丽 《中国西部》2012,(2):144-147
温泉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是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方式.是休闲产业中的时尚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为提升重庆“中国温泉之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早日将重庆打造成为“世界温泉之都”,2011年12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FEMTEC)在渝举行2011重庆世界温泉旅游高峰会议,解读“中国温泉之都”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国务院将成都的功能定位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成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贸易中心、西部重镇。而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产业。本篇文章以成都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实力较强的金融业为实证分析对象,从静态和动态发展两种视角,分别与中西部重点城市重庆、武汉、西安作对比,得出成都具有独具特色的产业比较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特区经济》2014,(10):I0002-I0003
2013年8月,许勤市长率队调研横岗眼镜产业发展情况,并作出“创新驱动、时尚引领、品牌至尊、精品产销”的重要批示。近一年来,根据市、区的部署,横岗街道把“品牌发展”作为一个发展重点,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积极推动横岗眼镜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7日,以"多彩民族、多彩时尚"为主题的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开幕,来自中亚和国内的300余名服装企业和设备企业报名参展。作为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补充和延续,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于9月7~11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服装节确定了四大主要活动,包括亚欧丝绸之路服装服饰博览会、亚欧时装周、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和新疆第二届妇女巧手大赛等。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转移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迅速产物,是产业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如何承接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省为例,在选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得到江西省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采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未来江西省具有优势竞争的产业。最后结合江西省的产业现状和资源优势,得出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面对产业转移的对策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四川经济研究》2006,(8):16-16
从成都航空航天与核能产业推进办公室获悉,以五年规划为载体,以民用为先导,成都强力启动了民用核技术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民众对时尚元素充满憧憬,时尚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这为宁波打造品牌领先、市场活跃、风尚引领的时尚都市创造了机遇。基于对时尚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宁波产业现状的研判,宁波城市时尚产业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时尚制造为突破口,加强时尚品牌建设与营销,加快创新型时尚中小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加快时尚商业运营模式和服务载体的创新与提升,形成时尚创新、时尚生产与时尚消费合力推进、互为支撑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姜海洋 《走向世界》2012,(21):110-111
2012春夏四大时装周终于落幕,这绝对是时尚人士的一场华丽盛宴。裙装是每年时装周极具特色的装束。各大秀场无一例外的裙装PK演绎,明显就是为自信心强、愿意展现身体线条的女性所准备。无论是轻盈布料的空气感还是褶皱装饰的活泼性,都能营造出如同仙女般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5.
3月20日,由国家工信部主办、成都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及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OLED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来自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的各级领导,及国内OLED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7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我国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产业的发展思路。与会者认真分析了国内OLED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促进我国OLED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龙夫 《上海国资》2010,(8):56-57
本刊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席时平谈上海纺织时尚建设的访谈刊发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如果说上海纺织过去十年时尚产业之路是一种“自发”的突围,那当今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已经走向了“自觉”的新征程:作为上海时尚中心建设的引领者和时尚产业要素的集大成者,2009年底,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旗下时尚产业版块的主要承载体——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公司闪亮登场,时过半年,时尚产业版块四大平台已悉数亮相,上海纺织时尚产业“联合舰队”正式出海扬帆。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旅游房地产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以休闲、养老、度假等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以旅游物业为开发对象的一种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企媒联盟     
《宁波经济》2010,(11):62-62
太平鸟时尚闪耀世博会 近日,太平鸟女装在世博会上上演了一场顶级服装展会。太平鸟时尚女装总经理陈红潮表示,整个世博园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创业园,是世界各国城市创意生活的聚焦点,而太平鸟所践行时尚创意产业在这靓丽的世界大舞台上,充分展示着时尚的空前魅力。同时,  相似文献   

19.
陈嘉欢 《上海经济》2011,(11):25-27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更是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的现实表现。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浙江服装行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化为方向,企业为主体,品牌为引领,专业为基础,全面推进先进制造规模化、品牌运营商务化、产业延伸时尚化、行业发展协调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