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04年国内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银行理财可谓家喻户晓.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如何辨识?收益从哪里来?又该怎样评价呢?多数人恐怕并不是很清楚 <大众理财顾问>杂志推出的"商业银行大众理财指数排行榜",主要根据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向(比如境内外资本市场、信托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资金投资于标的物的方式(诸如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投资者所获取的理财收益是否固定等,将每月度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银行理财新产品分为如下类型,即QDII型、打新股类,固定收益型、挂钩型,票据型、信托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和类基金等.  相似文献   

2.
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收益”,是自挂钩型产品而始的。从浦发银行的“汇理财2006年第9期F2计划”产品,到深发展、深圳平安、中行、招行和东亚等5家银行的10款挂钩型产品,收益为零甚至为负的情况屡屡见诸报端。投资者不禁有如下疑问:既然挂钩型产品频频遭遇零收益,银行为何又对其如此垂青呢?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底外资银行首先抛出“挂钩型”理财产品以来,国内银行纷纷跟进,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推出的挂钩产品花样叠出,俨然成为2006年理财市场的一股潮流。一方面,挂钩型理财产品变得更加多样和灵活,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花样翻新的产品概念和令人目眩的收益说明,让众多投资者无所适从,难以判断。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挂钩型产品,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其特点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黄威: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合力推动理财市场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翻了两番,2007年度理财产品销售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超过90%。理财产品种类从传统的投资于国债、央票等固定收益产品的保证收益类产品,发展到挂钩汇率、利率、股票、基金等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再到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启动,也使理财投资市场从国内金融市场拓展到了海外金融市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底外资银行首先抛出“挂钩型”理财产品以来,国内银行纷纷跟进,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推出的挂钩产品花样叠出,俨然成为2006年理财市场的一股潮流。一方面,挂钩型理财产品变得更加多样和灵活,提供给投资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花样翻新的产品概念和令人目眩的收益说明,让众多投资无所适从,难以判断。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挂钩型产品,投资必须充分了解其特点和风险。[编按]  相似文献   

6.
吕茂春 《现代金融》2008,(11):45-46
挂钩信托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内涵是: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向客户募集资金,然后将募集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以银行为委托人、以信托公司为受托人、以理财资金为信托财产的信托,由信托公司按照银行意愿以其自身名义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和运用,并取得收益。按照二元结构项下信托公司管理运用资金的方式,挂钩信托类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细分为证券投资信托理财(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新股申购、二级市场股票、股票型基金FOF)、融资型信托理财(将理财资金以贷款、买入返售信贷资产、受让股权收益权等方式向客户提供信托融资)。  相似文献   

7.
理财新品     
银行光大银行推出股票联结型理财产品光大银行新近推出国内首支股票联结型“同赢二号”理财产品。据悉,本期“同赢二号”理财产品为2年期股票挂钩型产品,该产品预期收益挂钩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强生制药和通用电气等四支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股票。投资者可以通过该产品的投资间接  相似文献   

8.
《大众理财顾问》2012,(12):20-21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0月,80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2128款个人理财产品. 新发产品特征 10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7天,平均预期收益为4.20%.各类银行发行数量见表1. 新发产品市场分布 10月,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903款,外币债券类产品发行91款,结构性产品发行108款,信贷产品发行量发行2款,其他类产品发行1014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350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1404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37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008款,外币理财产品发行120款.其中美元理财理财产品37款,澳元理财产品发行了30款,欧元理财产品发行了19款,其他外币产品发行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相似文献   

9.
数字 资讯     
《现代商业银行》2013,(6):11-11
2012年银行业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 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款,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投资管理》2011,(6):36-36
细节一:认清产品类型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分类方法不同,种类也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此外也分为固定收益型和浮动收益型。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应首先再清楚产品类型、风险多大、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亏损,同时再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1.
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不能一概笼统而论,应当针对银行与客户之间风险和收益分配原则的不同进行具体分析。银行理财产品中,理财顾问服务属于咨询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保证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属于附条件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则属于信托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客户遭遇“零收益”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柏 《金融博览》2008,(3):18-19
从2007年年底开始,各家银行陆续公布了2007年推出的各款理财产品收益,多家银行的挂钩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为零。近两年发售火暴、势头强劲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面临一场“信任危机”。一向被认为风险较低的保本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何频现零收益?银行该如何面对?客户应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说明书越来越完善,但对产品在运作中的收益及到期收益情况却是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却成了投资理财者心中永远的硬伤。尽管银监会理财产品"8号文"重点指出要银行披露部分类型产品的详细情况,但多数商业银行仍我行我素。笔者注意到,仍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无处可查。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短鸿     
《科学投资》2006,(8):12-12
银行新推挂钩理财产品,友邦首推附加终身健康险,利率挂钩天气贷款登陆上海,外汇理财产品正“缩编”,专业“摇新”产品涌现,第二只复制基金发行,南方稳健2号费率上调,理财瞄信托收益攀高点,邮品钱币成交放量迭创天价。  相似文献   

15.
正受益于稳定的收益率,2013年银行理财市场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共有181家银行发行44817款银行理财产品,较2012年同比增长38.33%。传统产品有望保持高收益2013年大型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增加了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及产品类型,在投资标的上也有所创新。2013年10家商业银行试点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并发行了可投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资产管理计划。2013年12月末,监管放行银行理财产品开立证券账户投资沪深两市固定收益类产品,进一步拓宽银行理财产品的直接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短鸿     
《科学投资》2007,(2):12-12
信诚人寿推出新型短期健康险,首款网银理财产品开卖,恒生银行推股票挂钩保本产品,中行外汇理财“披金挂油”,光大银行推新“A+计划”,汇丰银行新产品挂钩保险股,中信银行“新年计划”高收益,深发展多币种理财新品上市,……  相似文献   

17.
唐元春 《理财》2013,(7):58-59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说明书越披露越完善,但是产品在运作中的收益及到期收益情况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却成了投资理财者心中永远的硬伤。尽管银监会理财产品“8号文”(即《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点指出要银行披露部分类型产品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大众理财顾问》2013,(4):22-23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月,75家银行发行了2367款个人理财产品。新发产品特征股份制银行仍然是理财市场的发行主力,各类型银行发行产品的数量见图1。新发产品市场分布当月产品投资方向、风险收益特征、币种及投资期限分布情况分别见图2~5。产品预期收益分析从各类型银行来看,2月预期收益率整体水  相似文献   

19.
李玉乐  白利倩 《理财》2014,(12):68-69
挂钩型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来说挂钩标的丰富多元,包括汇率、利率、股指、金价等。但正因为如此,挂钩标的的多样,使得投资者在理解产品时感到很复杂。不过,这种麻烦可能将逐渐消失,因为挂钩型理财产品正趋于简化,不仅挂钩标的简单,而且产品结构简单,获得收益的方式也在简化中。  相似文献   

20.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收益稳定的理财工具,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2015年,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应把握三大关键词:一手稳健,一手激进,适时关注创新。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占比一直较高,这类产品可作为稳健型投资者的首选。但有不少分析人士预测,2015年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有下滑趋势,建议投资者通过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来锁定高收益。在如今股市走牛的背景下,投资者也可以将目光转向银行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此外,对于现如今银行推出的各类创新产品,在充分了解其风险收益特征的前提下,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