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艳  陈群 《改革与战略》2013,29(4):7-10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世界观、人生观的发源地,是其探索科学世界观的最初而又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劳动异化史观为历史解释模式,其总体逻辑构架是:人的真正本质之积极肯定的形式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异化的世界的必然归宿是它的自我否定——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此历史运动模式基础上生成,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对之进行体系性论证。《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不是成熟时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但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出发,探讨了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并把人的需要提到了人的本质的高度,认为私有制是造成需要异化和人的本质扭曲的根本原因,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异化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异化劳动的本质表现为异化劳动与对象化劳动相区分,作为异己力量控制人,使人"非人化",使人与人相异化。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手稿》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除异化,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事实出发,批判的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创立了科学的、唯物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由四个方面构成,他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现实,透过现实揭露异化劳动,揭露由异化劳动产生的披着资本主义合法外衣的私有财产的本质,最终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文章从私有财产的本质出发,考察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来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阐述《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黑格尔异化思想的借鉴和超越,揭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以往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指出在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第三手稿的"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工人阶级深刻"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异化是实现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学说中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蕴含着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存在——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马克思进一步表述为"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则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以此为理论基石,马克思写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巨著《资本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黑格尔异化思想的借鉴和超越,揭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以往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指出在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第三手稿的“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工人阶级深刻“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异化是实现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智月香 《魅力中国》2014,(24):238-238
作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共产主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确定的本质和特征。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呈现在这一理论视野下的共产主义之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路作出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11.
“有钱就是任性”的“任性”耐人寻味。“有钱就是任性”揭示了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人的异化,揭露了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私有制的局限性,反映了异化的人在自我实现中的畸形发展。“有钱就是任性”验证了当前人类发展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未来社会的“人的任性”将是全体人的本性的回归与自由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是对象性的类的存在,并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对象来确证和感受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但是马克思所看到的却是一个与他的看法非常矛盾的社会.马克思从对现实的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出发,对前人使用过的“异化”概念进行了改造使用,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认为异化劳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矛盾的社会现实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鲁凡 《改革与开放》2014,(18):34-3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各种被异化的现实,阐述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及人与人的异化。本文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视角,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提出克服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践行马克思的实践观,以此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索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周波 《魅力中国》2010,(34):199-200
异化劳动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是马克思这个时期所达到的主要成果,又成为马克思考察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根据或支柱。马克思在《手稿》中力图阐明的自己的新世界观,也是在异化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构成的。本文通过比较黑格尔与马克思不同的异化思想即“精神异化论”与“劳动异化论”以及两者异化的途径不同,来使我们更加全面透彻地领悟马克思的有关异化的思想,最后我们通过比较简要地概括出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即共产主义理论的逻辑梳理,可以了解到马克思所处时代的人的异化的真实状态,并针对此状态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理论。此理论在反映时代需求的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从而可以揭示出,以马克思共产主义为代表的人类理想的乌托邦虽然有史以来都没有真实存在过,但却并不能否定和忽视理想对现实的必要性与指引功能,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时代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李琼 《魅力中国》2014,(3):13-14
异化劳动概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通过对异化一词的扬弃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的任务和途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异化劳动理论,对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美学思想主旨的内涵与体现、美的规律与实现等问题。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异化现象,包括经济的异化、信仰的缺失以及劳动与人的异化,并分析了现实异化的原因。最后从恢复人的劳动自由性、生态和谐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环境与人的发展等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美学思想对现实社会异化的消解。  相似文献   

18.
张明 《魅力中国》2009,(7):76-7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内容、意义贡献,以及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此书中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更是马克思在那个时期思想的精华所在,明确它的产生、发展、对社会造成的不良结果及其异化的扬弃过程,最终掌握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人的异化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与思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中,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所带来的各种异化问题。借助文献法浅析马克思异化论,并从网络人的异化层面来分析当代人的异化问题,简单陈述解决的对策,最后是对其他领域中的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求不断深化对不同时期的人的异化的认识,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