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业银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化解信用风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本文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探讨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信用互换、信用期权和信用关税票据等几种目前市场上最常见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对信用衍生工具在中国可能的应用及具体措施设计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奕橦 《中国经贸》2011,(14):129-130
信用衍生品是风险管理的一大创新,成功的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分离,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另辟蹊径,我国正处于金融系统变革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和信用风险的规避与转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CDO,CDS的作用机制及风险,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用性中间业务是潜在的资产、负债业务。在信用性中间业务中 ,商业银行利用其无形资产获得业务收入。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一样 ,信用性中间业务中也存在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本文将分析这些风险的含义、产生原因 ,并就如何防范上述风险提出相应的对  相似文献   

5.
信用衍生工具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帮助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存在着监管困难、引发新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等制约因素。应该遵循“大胆探索,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加强内控;积极引导,强化监管”的方针,推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发展,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分散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6.
信用衍生工具:发展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宜 《特区经济》2005,(12):298-299
信用衍生产品是一系列从基础资产上剥离、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程技术的总称,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双边金融合约安排,交易双方互换事先商定的或是根据公式确定的现金流,现金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事件的发生,使得信用风险从依附于贷款、债券上的众多风险中独立出来并转移给交易对手。信用衍生产品同传统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区别在于其价值基础不同:传统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基础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信用衍生产品则是参考实体信用品质变化的创新型金融衍生合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Derivatives)是一系列从基础资产上剥离、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程技术的总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市场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显示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对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信用衍生工具是近十年美国银行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针对我国商业信用风险普遍存在的现状,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期权三种形式可以将商业信用风险有效转移.在运用中应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规.  相似文献   

9.
信用衍生工具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从金融工具中被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者主要有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和基金经理等。他们希望通过交易来满足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如管理信用额度、监管资本的冲抵情况、降低风险率、提高资本回报、管理资产负债表、进行组合避险等。本文介绍了信用违约互换等四类信用衍生工具,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了银行等交易者可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达到以下目的:包括控制贷款、信用卡、票据信用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率等。  相似文献   

10.
陈有志 《山东经济》2005,21(1):54-56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可用做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近年来,信用衍生工具市场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其对信贷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及影响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mixing the operational risk into credit risk in credit loan, this paper advances that the manager's behavior will affect the credit loan risk. The paper testifies the effect of managers' behavior on the risk size, interest and collateral in credit loans, thus documenting that there is operational risk in credit loan. In the last part, the paper advances that the key of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operational risk in credit loans i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banks and monitoring the managers of the banks, and the emphases of managing operational risk in credit loans should be put on improv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banks.  相似文献   

12.
Credit risk mitigation is an efficient bank's credit management instrument, there is some barriers in using collateral & guarantees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operational risks from bank governance and legal environment aspects. 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3.
信用工程对新疆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基于对新疆玛纳斯县、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农户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指出影响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在农村初步构建起制度信任安排约束的信用工程。信用工程为农户构建了信用资本,通过信用社贷款投放规模增加、利率降低、贷款易得性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农户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of credit derivativ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 Furthermore, with the practices of bank reform in China and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o create the credit derivatives market in our country.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行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后,建立了新的适用评定信贷风险模型,并获得了理论上的成功.而模型需要进行案例实证的检验才具有可信性,在此所选建行下某支行贷款企业实际数据进行检测,实证证明模型有效.得出所建模型在案例实证的情况下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研究表明,影响信用利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信用风险因素,也包括宏观因素、股票市场表现等非信用风险因素。文章对比分析了信用利差量化研究的典型方法,并从信用风险因素、宏观因素、股票市场影响等几个角度综述了对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主要文献。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发现上述因素对不同等级债券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明显,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优化信贷风险控制,一要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二要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三要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四要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五要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增杰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34-37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企业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面对出口信用风险的不断扩大,出口企业应如何面对? 文章对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用计量(CreditMetrics)是目前国际金融界最为流行的信用风险内部管理模型之一,已被BIS纳入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框架。本文在引进CreditMetrics技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方向。最后,文章尝试性的探讨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