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产业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特色产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继而对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论显示:特色产业利用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聚,通过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中小微企业活力,实现农民就业非农化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劳动力空间集聚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软硬性条件。以南丰县为例,政府应引导市场主体制定蜜橘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蜜橘产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以及社会化服务,同时配套实施产业金融支持政策,注重特色品牌塑造和产品技术研发,最终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时期到来,而城镇化又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部门更加强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融合,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二者之间的经济互动,和谐发展,同时这也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能够改变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快和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从而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逆城镇化现象在我国逐步显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目标。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解读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与逻辑关系,产业结构转型作为中轴力量,与城镇化、逆城镇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进程中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应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市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聚集形态向城镇发展的现象与过程。城镇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城镇化是生产方式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变为城镇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过程;在人口分布方面,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空间布局方面,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方面,城镇化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倪嘉 《中国商人》2023,(11):122-1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城市近郊农村地区对于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供农产品和其他服务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对城镇化地区采取与农村地区不同的管理模式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能够较好地体现城镇化管理水平。文章运用乡级和社区级城镇化管理率和城镇化管理指数对北京市城镇化管理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化管理水平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依次降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2014年与2006年比较来看,虽然城镇化管理率有所提升,但是城镇化管理指数变化不大,在城乡接合区、镇乡接合区城镇化管理率还在降低。因此,实现各区县之间的人口分布均衡性,要优化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街道设置,加强解决城乡接合区、镇乡接合区的农居混杂难题,建立根据社区居委会数量在乡镇切块设立街道办事处的机制,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提升城镇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状态,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物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是极为重要的条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耕地等自然资源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化向来就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又会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聚集。然而,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和聚集,它的实质是人口的集聚、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进一步会带动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融入城市体系,最终达到城乡人口和经济一元化。  相似文献   

10.
郭振  李辉 《北方经贸》2009,(12):20-22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依托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只有建立农村产业结构新格局,才能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缓解农业人口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令高科技产品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产品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人需求的满足使人口寿命和人口质量不断提升。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与以智能化产品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人口的寿命也在不断增长。本文尝试从二者的联系入手,探讨智能产品的使用与人口寿命之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当前乌昌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由分析可知稳定发展昌吉州第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其他地区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第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旅游及其他现代服务可以优化乌昌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向丽 《市场论坛》2016,(3):20-23
如何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获取结构红利,是西南民族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结构红利视角,以西南民族地区的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测度,得出广西14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广西14个地级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整体来看,Ⅰ类地区的南宁市和Ⅱ类地区的柳州市、桂林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相对较好,Ⅲ类地区和Ⅳ类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差,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本文建议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等方面优化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而获取人口就近城镇化结构红利.  相似文献   

14.
李佩益 《商》2014,(33):47-47
一、城镇化: 伴随着工业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聚集到城镇,使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过程。城镇化主要是指变落后传统的乡村社会,为发达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人口逐步由城市向乡村转移,城市自身的完善以及社会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区域的扩大、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联系,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本文对四川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量,在实证研究的结果基础上,提出促进四川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锦 《中国市场》2013,(1):81-88
本文利用偏-份额的空间拓展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16座核心城市在1999-2009年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并认为长三角16座城市10年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但是不同城市发展轨迹不同,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锦 《中国市场》2013,(3):81-88
本文利用偏-份额的空间拓展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16座核心城市在1999-2009年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并认为长三角16座城市10年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但是不同城市发展轨迹不同,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舒银燕 《商业时代》2012,(7):125-126
城市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未来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发展与其产业整合能力密切相关.中原城市群内郑州的第三产业,开封的第一产业和洛阳、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及济源等城市的制造业的相对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城市群内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偏高,产业分工有待优化.文章指出,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中心城市郑州调整产业结构和向周边城市转移低端制造业,引领城市群分工,有利于城市群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聚集带,并创新约束和激励机制以组织和协调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19.
殷悦 《商》2014,(10):230-23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对此学术界形成了一些主流观点:工业化超过了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6—2011年间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短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土地城市化也能促进人口的城市化,但影响较弱。长期内土地城市化与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长期内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所代表的经济城市化有着良好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玉秀 《中国市场》2014,(29):173-174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新型城镇化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是产业发展推动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新型城镇化还代表了经济结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因此,新型城镇化被决策层定为战略选择,成为普惠民生、改善就业的战略主线。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