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理论为主,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适用性。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受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因此只靠城市根本无法吸纳,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敬涛 《市场论坛》2006,(2):182-183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契机,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托迭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并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和城市失业现象并存.文章最后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梦  黄敬宝 《消费导刊》2010,(3):138-139
刘易斯模型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地调研表明,有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民工"的方式进城,还有一些仍然滞留在农村。政府应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广中介服务、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保体系,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笔者主要从江苏和宁夏两省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主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江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成功经验,尝试提出宁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保金 《商业研究》2006,(16):105-10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借鉴英国、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积极引导农业“兼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来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加大,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放。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分析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我国九年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构造出GM(1,1)模型,并得出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呈现递减的趋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东粤东、粤西、山区地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和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其中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和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显著的正效应,建筑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负效应。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海燕 《现代商业》2012,(24):68-6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90—2011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把二者的关系数量化,从而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这种转移面临内在跟外在的制约,即使成功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工作中往往也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须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自身预期和自身条件,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大致分三个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呈现出了不同的社会现象.笔者在总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同时也参照国外有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适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我国九年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构造出GM(1,1)模型,并得出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呈现递减的趋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20.
聂艳 《商场现代化》2010,(23):203-20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城市化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城市化的发展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