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铮 《上海国资》2014,(7):67-68
毋庸置疑,机器人是近年来少数持续快速增长的制造业产业之一。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市场则认为,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专门谈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他表示,"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3):76-77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五十多年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探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该所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二十多个第一,引领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面向我国制造业的重大需求,该所围绕绿色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机器人,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2014,(11):19
机器人托起“中国智造”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革命”正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并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我国跃居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需求将年增25%以上,如何抓住“机器人革命”的机遇做大做强机器人制造产业,以及这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文卿 《中国招标》2016,(24):15-17
2016年6月2日,《工信微报》编发一篇题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如何?未来如何发展"的文章称: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发布了2016年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全面梳理全球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近况,对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应用、企业发展及政策环境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归纳总结。在提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2016年的产业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13,(7):161-161
产业类别:机器人。项目概述: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将在我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要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前沿     
《走向世界》2010,(12):12-12
高仿美女机器人 Lifelike Beauty Robot 西安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近日举行,高仿美女机器人引起了市民们的好奇。"机器人美女"的亮相印证了中国制造业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7.
韩民春  韩青江  夏蕾 《改革》2020,(3):22-39
利用2013-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升1单位将导致制造业就业总量下降3.35个百分点。针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西部地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细分行业、低技能劳动者和男、女劳动者就业均存在普遍的负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业机器人替代不是导致制造业就业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制造业就业岗位的补充与延伸。政府在制定针对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地方制造业劳动供给与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黄少宏 《中国高新区》2014,(11):126-128
正"2013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比2012年增长128.5%,增速是2013年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工业机器人增速的2倍多。"10月16日,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举办的"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交流会"上,首份针对珠三角机器人市场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报告预计,未来2~3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仍将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珠三角地区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业升级的引领者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据科学界的预测,自2000年起的10年,研究和发展机器人将成为科技发展的新重点之一。世界各国的机器人专家普遍认为,未来类人型机器人将迅速崛起,商业化应用将不断扩大,机器人进入家庭为人服务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相似文献   

12.
程虹  袁璐雯 《南方经济》2020,39(1):46-59
文章通过独特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应用OLS、IV和中介效应的实证方法,验证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于质量改进的显著效应。机器人的使用带来了工艺创新,也就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流程以及检测方法的应用,从而改进了企业的质量。文章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在制造业企业中全面推进机器人使用;我国制造业的技改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使用工艺的创新;我国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共性技术的公共投入。关键词机器人工艺创新质量中国企业综合调查DOI:10.19592/j.cnki.scje.370714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机器人需要运用全球开源系统,让愿意动手的年轻人用国内廉价的零配件,制造出创意十足的机器人。现代制造业并不是流水线的同义语,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已经开始大规模研发机器人,希望日后以机器取代某些环节的人工。笔者在汽配厂看到,只要有大量稳定的订单,企业主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机械手臂取代人工。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全球销量和需求量猛增,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潜力巨大;它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国内五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初见端倪,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已提到议程并成为产业升级的新热点.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处于启动期、瓶颈期和政策发力期,发展机器人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与巨大市场潜力.本文建议:追踪产业发展前沿,将产业发展方向和扶持重点纳入产业规划;调研和摸清市场需求,推广和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京津科技对接和成果转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将购置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公布于众,引起各界瞩目。有人认为,导致富士康痛下决心,以每台十几万元价格购置百万机器人的原因,在于劳动纠纷不断,员工跳楼事件频发。机器人不仅可以不知疲劳地劳动,而且也不会闹工潮、讨加薪,更不会轻生跳楼,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如此大规模的机器人投入生产一线,将会对企业用工遣成何种冲击?认为富士康用机器人替代工人劳动有“鸠占鹊巢”之嫌。(据1月15日《经济参考报》消息)’  相似文献   

16.
正结合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硬软件组合,智能设备正受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关注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和各国制造业升级诉求所催生的政策、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支持。日本早在1960年代就已开始发展工业机器人,截至2012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约为31万台,约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在宏观层面制订了多项法案和规划,为美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助力。2013年谷歌收购Boston Dynamics,其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模拟人类行为,可应用于国防任务测试和极端环境救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和韩国应用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决定一国工业机器人普及的社会经济因素,并利用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出口和技术水平等,均对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也基本上支持这些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发现中国不仅具备了日韩等国家的基本条件,同时还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国极有可能出现机器人对人工的规模替代。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和韩国应用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决定一国工业机器人普及的社会经济因素,并利用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出口和技术水平等,均对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也基本上支持这些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发现中国不仅具备了日韩等国家的基本条件,同时还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国极有可能出现机器人对人工的规模替代。  相似文献   

19.
未来的工作     
《中国报道》2009,(6):8-8
扔掉公文包吧,你不会再成为办公室的白领;和丰厚的福利说再见吧,你的新老板将不同于过去的上司。不过别难过,全世界都充满了机遇,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14,(2):178-178
一、项目概述: 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同时发展家居机器智能人,重点服务于重庆汽车工业、装备制造,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争做西部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区域市场,在当今推进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夺得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