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合同生效要件包括一般生效要件和特殊生效要件.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有拘束力,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法》第8条第一、二款).附款延期生效合同是即时生效合同的合理延伸,以合同的依法成立为前提,以附款的满足为生效的临界点.附款合同依法成立后生效以前具有期待效力,当事人具有期待权.期待权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效力,从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及时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刘海亮 《商业研究》2002,(6):115-116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合同法律制度中两种不同的制度。《合同法》对此做了一些规定。但在实际中常常会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不成立与不生效及无效相混淆。因此认识和掌握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正确认定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效力及正确处理合同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2016,(1)
合同相对性是合同法不言自明的规则。有学者视其为古典契约法理论的"第一块基石",至今仍然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及各种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原则上只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不及于第三人。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第三人介入合同的情形不断增加;加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交易各方实力不平衡造成了合同之外第三人的权益无法脱离正常的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文英 《现代商业》2012,(32):273-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交易习惯"是认定交易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也在立法上肯定了"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交易习惯"法律制度的确立,突破了只有合同明示条款才能成为合同内容的羁绊,丰富了合同法的内容;同时,对于解决合同纠纷,消除合同当事人之间意见分歧,分清法律责任,提高合同效率,促进合同交易,繁荣经济市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琳俐 《商》2014,(1):286-287
一、问题的提出:合同无效的基本法律适用。 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合同一旦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拘束力。凡不满足生效要件的意思表示,即便当事人已经达成合意,也不能产生合同上的法律效力。①合同效力的有无,对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有极大影响。合同无效这种法律现象通常表现为已经在当事人之间成立的合同,因为具体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而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和调整,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则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和存在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7.
根据传统民商法的要求,附有变更条件的承诺视为新的要约。但为了鼓励交易,有时附变更条件的承诺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我国《合同法》与美国《统一商法典》对附条件承诺在合同订立中的效力有不同的规定,这种立法理念的差异和对实际交易的影响,从事国际商品交易企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合同法》中明确地规定了合同的附随义务,即: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等义务。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合同的主给付义务,维护当事人合法的人身或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9.
姜桂金 《商业研究》2002,(6):121-122
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在于平衡社会关系中各个主体的利益,效力待定的合同涉及的主体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权利的配置制衡尤为重要,《合同法》为此设计了一些平衡点。由于效力待定合同是新增添的内容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就效力待定合同关系中权利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廖艳梅  王永平 《商》2013,(21):258-259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在我国学界颇具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和实施,此“精灵”又再一次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比较我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的两种学说,进而理清对《合同法》第51条理解出现分歧的根源,认为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规定为有效,才能更好的保护交易安全,平衡原权利人及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合同在经济活动中是保证双方当事人能够按照双方共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有效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无效的合同则不受法律的保护,对双方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合同的效力的确定在合同法中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宋玉 《现代商业》2014,(4):277-278
在严格意义上,合同的效力只指因"依法成立的合同"而直接产生的效力。无效合同和可撤销的合同也产生一定的效力,但不是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产生的,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严格来说并不是"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不仅仅限于其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性;还具有"对抗力"性,合同法对合同效力的规定,加强了对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提高了合同的对抗力,扩大了合同的效力范围,完善了合同的效力体系,本文从合同的含义及特点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13.
姜亚兰 《安徽工商》2001,(2A):37-37
债务人是指在合同法律关系中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合同法》从公平原则出发,赋予了债务人的诸多权利。债务人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对抗债权人,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正> 已废止的《经济合同法》对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表述较模糊,实践中常出现将两者等同的情况。合同实践中,当事人误将合同成立当作合同生效,是引起合同纠纷的原因之。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合同法》对合同成立、合同生效、合同无效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一、合同成立 合同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经过协商达到意思一致的事实。从合同订立看,一方的要约得到了对方的承  相似文献   

15.
《合同法》对合同成立和生效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合同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了协议。而合同生效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得到法律的认可,依法发生法律效力。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两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虽然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时生效,但合同成立显然不等于合同生效,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各有不同的法律要件。  相似文献   

16.
姜桂金 《商业研究》2002,(11):121-122
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在于平衡社会关系中各个主体的利益,效力待定的合同涉及的主体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权利的配置制衡尤为重要,《合同法》为此设计了一些平衡点。由于效力待定合同是新增添的内容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就效力待定合同关系中权利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或者法定或约定的条件发生时,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的情形。合同解除包括协商解除和通知解除。新《合同法》实施后不存在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情形,行使合同解除权应采用“通知”形式。合同解除后赔偿的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度移植印度《合同法》,孟加拉《合同法》在效力方面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合同立法原则有不少不同之处,尤其是对于要约和承诺的生效原则、未成年人签署合同的效力问题,均有实质差异。同时,对于条件合同和无效合同,孟加拉《合同法》虽然和我国一样秉承意思自治原则为主导,但对于所附条件的形式和实质内容以及合同无效之规定却颇有迥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1986年12月核准《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时,据《公约》第96条的规定,作出了关于书面形式的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要求作了修改,与《公约》的规定趋同。对于此,本文拟对这种保留的效力与我国《合同法》的冲突作一些探讨,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杜文 《致富时代》2011,(11):160-160
古玩市场历来是专业性很强的市场区域,其中也有“古玩行业不打假”的行规,当市场行规面对交易合同后产生的效力该如何认定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古玩市场上交易合同的效力认定需要结合标的物是否合法并且标的物的自身性质来认定,综合交易当事人是否为善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