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标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蕴藏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概念,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转变林区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已成为必然选择。结合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林区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剖析林区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林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林区特有的“四大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经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构建“三足鼎立”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3.
对价值链、林业产业价值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利用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方法论述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产业的发展,重点分析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短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绿色食品总体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等等。提出扩展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价值链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整合生态旅游与绿色食品业,实现两者共赢;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规范发展多种经营等,这样才能延伸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产业价值链,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间关联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开发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该地区潜在的主导产业。针对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区域布局的具体思路,并就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林区在公益性事业运营经费、接替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省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些困难和问题仅靠林区自身难以解决,还需要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随着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进入关键期,进一步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区位特征和优势,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空间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对俄合作区和生态旅游休闲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已经由木材生产转入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际情况,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发展,推广品牌效应,完善销售网络等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1.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位、作用及现状 大兴安岭林区处于祖国最北端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无霜期比较短,植物种类比较单一,森林植被一旦破坏,很容易荒草化,造成生态功能衰退。大兴安岭山体,可以阻止来自鄂霍次克海和南太平洋季风东进北上,是松嫩平原北侧的巨大天然屏障,对松嫩平原的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嫩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给黑龙江、吉林两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这不能不说与嫩江上游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过量采伐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大兴安岭林区在东北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高度重视发展转型产业。针对现有转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前期决策不科学、厂房厂地设备设施缺少、资金短缺、信息不畅、技术人员匮乏、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采取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技术培训、拓展融资渠道、引进人才、健全宣传网络、加强宏观管理和内部协调、注重产业项目科学论证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转型产业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国有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压力-动力-出路"体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内蒙古国有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在第三产业中的产值比重有所下降,规模化程度不高;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压力来自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客观经济环境较差、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及专业人才不足等;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资源优势和产业吸引力、产业自身发展效益及政策扶持和改革保障。综合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压力和动力,最终提出其发展出路来自2个方向:一是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二是林区企业自身的增强及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辖区内10个林业局的调研发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简称“停伐”)引发该地区的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和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更加尖锐,严重影响林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设计了大兴安岭林区“停伐”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路径主要有:来料加工、生态科研基地建设、替代产业提升集聚等;并从资金政策支持、人才建设、区域整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伊春林区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目前已面临木材紧缺、盲目开发生态旅游、多种经营不具规模、林业职工大量富余等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直接威胁伊春国有林区持续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衰退。本文以伊春国有林区开发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据,提出了建立木材销售联盟、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区域布局多种经营和加大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和林下经济的现状,对大兴安岭林区如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数十年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木材和林产品。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埋下了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的病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大兴安岭人能谋善断,提出了——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今后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具体任务,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结合林区实际,本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  相似文献   

14.
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整个大兴安岭林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林木蓄积量占其总蓄积量的70%左右,并以其独特的森林资源分布,成为整个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的主体。作为我国的八大林区之一,该林区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该林区的开发建设,也对促进内蒙古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林区每年向自治区提供1亿多元的税利及其它资金,成为内蒙古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并以各种优惠方式向自治区提供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现状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优劣条件和选择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接续产业发展在资源、区位和政策上存在优势,而人才、体制和产业结构阻碍其发展。其转型路径应该分阶段进行,并以林业资源的产业链延续为主。因此,政企分离,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与监督机制是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实施天保工程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发展非林非木产业是必由之路。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非林非木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兴安岭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探讨有待解决的问题,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低碳技术、生活方式、政策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驱动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林区因一场“特大森林火灾”而使其“知名度”大大提高,也使初露“危机”端倪的传统林业发展道路遇到新的挑战。是沿着木材生产为中心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还是应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林区总体优势为中心,使林区走上健康、富有活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做出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虽然经过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林区“两危”。但由于天保工程建设的局限性和林区思想观念不新等主客观原因,林区经济转型还不到位,林区发展的速度还不快,与全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首先说明了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的背景,然后分析了林区当前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林区经济转型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实施天保工程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发展非林非木产业是必由之路。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非林非木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