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笔者曾有幸赴美国阿科公司等几家排名世界石油企业前列的特大型石油公司考察学习,对美国企业的战略管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企业十分重视战略管理1.美国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企业的领导人都把主要精力投入企业战略的研究、制订、调整和完善之中。他们认为,“企业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不懂战略、不懂规划的人,不能当总裁”。2.美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设立长期规划部,直接听命于总裁,集合了一批了解市场、掌握信息、善于思考、长于规划、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特长的人才。如美国阿科公司总部,董事长、首…  相似文献   

2.
企业能力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再造企业“声势不小。有报道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75—80%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再造。美国公司花在再造上的钱超过70亿美元。有人说。美国企业再造是导致90年代美国企业超过日本企业的重要原因。声势浩大的再造运动对中国企业有不小的影响。在四年前,海尔也选择了“再造”,至今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在雾里行走”。并说:“再造尚未成功。海尔正在努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情顾问竹内伦树曾对任正非提到过一个“死亡曲线”,其意是任何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后,可能就是衰落,这是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市场的周期在发挥作用,谁将自己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延续下去,谁就将面临死亡。海尔、华为、TCL、联想这些在1980年代诞生的中国企业,其中优秀者已经达到自身的辉煌成就,而这恰好是一个15-20年的周期。能否超越从前的辉煌成就,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对于它们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下一步的发展,他们选择了走出去。一种质疑的声音逐渐清晰:本土企业赖以成功的经验能否帮助他们打败世界级的企业?中国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是封建帝王权谋思想的翻版。中国企业靠此成功经验去和世界级企业对抗,无疑“螳臂当车”。因此有专家呼吁,超越西方的前提就是先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地西式改造,只有在全面吸收西方管理精髓的基础上,中国企业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企业时只看见器具层面(技术/工具/概念),看不见背后的制度层面(产权/组织/激励),更不见精神层面(价值观/预设/信仰)的倾向。”中欧商学院教授肖知兴说,“而精神层面的问题,却很难靠全盘西化解决。因为精神层面的问题的一个核心是自我认同,一个亦步亦趋的优秀追赶者不大可能和西方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超越。”所以,中国企业必须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根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这就是要在“道”的层面,真正培养出中国式的商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企业诚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是企业之本。美国《商业周刊》从多个层面列出了25项企业文化新思维,居于榜首的是“诚信”。纵观中外企业发展历史,所有基业长青的成功企业,经营管理上固然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诚信”,而一个企业一旦背离了诚信.不论其曾经多么辉煌,也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企业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上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近10年才进入中国。一般认为,它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可租用场地、共同支援服务的商业发展服务设施;是一个创造成功的、创新型的新企业的综合系统,旨在成功造就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对那些尚处于“卵”状态的企业,有组织地、适时地供给其成长期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以促使其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前作过精辟的论断:“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兼并而成长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大成长的。”美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前沿》书中表示:“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多种选择,或进攻,或防守;或创新,或维持。正确的选择可使一个企业跃上成功的巅峰,盲目的冒进会把一个企业推入失败的深渊。西方企业的“战略管理热”正由此而萌生。美国战略分析学家波特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两部著作,从战略角度为企业提供了做出正确选择的方法,从而被誉为企业家的“圣经”。本期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波特的思想,读者读后一定会大有启发。按照美国竞争战略学家波特的观点,企业竞争战略策划的目的,是通过进攻或防御行动的选择,为企业确…  相似文献   

8.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刘英贤企业文化兴起于美国,而日本企业则是成功的典范。多少年来,欧美的企业一直面临着日本企业的挑战,其卓越成就震惊了美国。日裔美人威廉·大内经过对比研究,于1979年提出了“I理论”,指出:日本的传统文化、风尚和价值观念,对其...  相似文献   

9.
杨楚荣 《企业活力》1994,(12):12-13
美国股份制企业的特点杨楚荣股份制是当代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而美国更是堪称“股份制王国”。美国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股份制的发展,美国政府和国会已经摸索和积累了一套较为成功的股份制管理制度。研究美国股份制的特点,对...  相似文献   

10.
IBM诊断书     
刚过103岁生日的IBM。被经济学家、科技博客连番指控,内部营运陷入危机,更早已失去以往的创新精神,各种传言不断。“IBM。到底怎么了?”这是今年来美国企业界、华尔街最热门的话题。这次,IBM不再是企业转型成功的模仿对象,而是因过度外包传言,又疑似粉饰财报,一夕间在美国,形象从云端跌落谷底。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块没有特殊资源和关照的荒野上,诞生一批成功企业。但冷静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企业的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格局。美国企业进不来,中国企业也没走出去。原因在于市场和技术两个维度,PC互联网产业都是美国主导。  相似文献   

12.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企划总监德格认为:“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的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企业满意、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未来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专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各种要素和资源,尤其是人的相互配合来共同促进。因为在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人才、机制、品牌、创新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有人将企业的“企”字拆解为“人”“止”,意为企业是起于人又止于人的事业。美国《财富》杂志曾对一些大公司调查分析后认为: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的价值是一个企业净资产的5—20倍。从众多成功企业成长的历程看,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出一流的企业。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每时每刻,人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我们看到过麦当劳巨大的“M”形标志,听到过摩托罗拉“为顾客服务,全心全意,尽善尽美”的誓言,体会过可口可乐代表的美国精神,感受过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的‘芯’”。这些优秀企业鲜明的文化特质是如此引人注目,即使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即使和他们不从事一个行业,我们依然能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实实在在的力量。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个成功的企业既与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有关,又与设备、技术先进有关,还与资金雄厚、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有关。然而,在企业所有重要因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文章就如何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关键之处在于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并大力推行之。他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着企业每一位职工 ,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的“精神领袖”。因此 ,企业领导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自己改造、管理企业文化的能力 ,并把创造、管理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企业的战略任务。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管理者和推行者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担负扮演主角的重担。这是因为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一方面主要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 ,作为…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拥有许多世界上著名的企业,美国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那么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特点1、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美国很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把它看成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础。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到“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从“计件工资制”到“员工持股计划”;从“评价中心”到“360度绩效考核法…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世界意义的上海世博会历经184天,以世博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形象落下了帷幕。闭幕之际,俞正声书记精辟地概括:“世博会最大的收获是一种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相信,世博会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上海企业在“十二五”期间,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创造更大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职业目标与职业道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叫做经营理念,而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恪守职业道德则不可或缺。美国的安然、世通等公司因职业目标(经营理念)明确而成熟,获得了成功,而这种成功却昙花一现,因为缺乏合乎职业道德的决策最终又毁掉了它们。上述这些企业患了职业目标与职业道德“分裂症”。所以失败了。职业目标与职业道德的结合,需要小心谨慎,避免浅薄浮躁,杜绝急功近利。但它们并不复杂。下面笔者谈谈企业如何生存、发展的浅见,就此请教于同行。一、少借债。…  相似文献   

20.
宝鸣 《公司》2001,(11):17-17
近年来,“人本管理”风靡的同的,世界知名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均突出了“能本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美国摩托罗拉、福特等企业实施“能本管理”战略,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用于职工教育,加快提升企业员工技术与能力。在欧洲,许多大公司倡导建立学习型企业,出现“员工充电,老板出钱”的浪潮。西门子、拜耳等一些企业均加强了企业教育学院建设,实行员工带薪上学并提供学杂费的鼓励措施。这些做法,使“能本管理”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大大推进了企业向新经济转变,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