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这几年,奶粉之战让人揪心,其"战况"多为洋胜中败.不过,近期洋奶粉大跳"涨价舞",加上限购令不断出台,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更何况洋奶粉里吃出甲虫、毛发,关键指标超标等一再曝光,更让其"粉丝"感到心寒.一些成熟的消费者开始理智地审视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迹象表明:洋奶粉垄断的局面正在动摇,本土乳企有机会趁势逆转.有人问:难道"反攻"的日子就要到了?虽然机会不错,但现状让人沮丧:多数国内乳企依旧把脑袋埋在地上,听不到他们振奋人心的冲锋呐喊.  相似文献   

2.
奶粉市场真不让人省心,本土乳企三聚氰胺大病未愈,洋品牌又接连曝出丑闻;恒天然“污染门”尚未见出分晓,多美滋“行贿门”又炒得沸沸扬扬。孩子依然挡不住一个接一个地生,婴幼儿嗷嗷待哺还得一口一口地喂,最揪心的是妈妈们,拿什么养育自己的小宝贝?  相似文献   

3.
最近风光一时的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先后遭遇两大劫难,先是新西兰奶粉出现肉毒杆菌事件打破了洋奶粉的质量神话,后有中国祭出反垄断之剑,洋品牌奶粉应声下调价格。人们不禁会问,这是否会是中国奶企反攻的难得良机?  相似文献   

4.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呈现出极度崇洋的态势。很多年轻妈妈放着身边的国产奶粉不要,宁可舍近求远,费劲力气购买价格高昂的原装进口奶粉。究竟,“原装进口”和国产奶粉之间的质量差别有多大,消费者有必要迷信“原装进口”吗?业内人士及专家们对此指出,买奶粉不要光看从哪个国家原装进口,更重要的是看质量和配方。  相似文献   

5.
如何选奶粉     
发生几次问题奶粉事件之后,不少家长在给宝宝选择奶粉时更加犯难:究竟怎样选奶粉才更安全?奶业专家提醒家长,无论是洋奶粉还是国产奶粉,家长在选购时需要格外细心,凭经验鉴别假冒、变质奶粉。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7成市场,洋品牌奶粉仅为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国产品牌奶粉至今没能重回消费者的心中。国内乳企自信不足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目前,洋奶粉已经占据国内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国内乳业增速明显放缓,至今仍未能摆脱颓势。而最近"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仿佛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乳企看到了希望。但"二孩"政策对于国内乳企而言,真的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吗?无疑,全面放开二孩后,将有望迎来一波人口红利,让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大幅扩容。专家预计,"全面  相似文献   

8.
《企业标准化》2013,(3):9-9
近日,媒体曝光多家医院新生婴儿的“第一口奶”被奶粉企业操控,个别奶企以向医院人员贿赂的方式,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谋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现在天气逐渐热起来,很多宝宝的家长觉得孩子喝奶粉会有上火的症状,于是一些商家就推出了一种叫奶粉伴侣的产品,说是可以清火气。那它真能起到这个作用吗?婴幼儿又是否适用呢?  相似文献   

10.
朱乃洲 《乡镇论坛》2014,(17):20-20
那天,我到村里的吴大伯家串门,看见吴大伯正在给吴大婶量血压。我惊讶地说:“吴大伯,您也会量血压了?这血压计是您自己的吗?”吴大伯说:“是呀,这是我今天刚刚买的电子血压计,200多块钱哩。”  相似文献   

11.
年底是各大房企摩拳擦掌,暗流涌动的时候。不难发现,近期买地的现象又频频出现,而买地这一大笔的资金从何而来?房地产融资向来阔绰,借道于基金、信托等,便开启它们的暴利时代。不妨看看房企借助于何处来融资,我们便去何处来投资。  相似文献   

12.
肉毒杆菌事件令恒天然乃至整个新西兰乳业的声誉遭受打击中国乳企产业链的不健全,造就了中国市场对洋奶粉的依赖恒天然坐到了风口浪尖上。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Ltd.)发布消息,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三个批次、共38吨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波及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中国境内,娃哈哈、可口可乐、多美滋等品牌受到波及。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恒天然位于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HAUTAPU)工厂里一根未能彻底清洗的临时管道。这根管道,不仅绊倒了恒天然,还引发了人们对整个新西兰乳  相似文献   

13.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蜂蜜自洋奶粉成"毒奶粉"事件之后,其他洋食品的质量连日来也备受消费者关注。近日一网友发帖称,洋奶粉低头了,仍有不少洋食品的安全隐患,未引起消费者足够重视,其中洋蜂蜜首当其冲。洋蜂蜜被质疑,引来一场国产蜂蜜与洋蜂蜜哪个安全标准更可靠的争论,不少读者力挺洋蜂蜜。那么,洋蜂蜜安全标准比国产蜂蜜更可靠吗?  相似文献   

14.
两会前夕,香港正式实施奶粉“限带令”,一时间内地消费者纷纷“望洋兴叹”。国产奶粉无法令人放心,“洋奶粉”在国内售价太高,而如今各种“限购令”“限带令”频频出现,年轻父母的心头怎么就摆脱不了奶粉的“洋”魔咒?  相似文献   

15.
关于乳品新国标的争议似乎已经令人们提不起兴趣,而近日一条洋奶粉顺势涨价的新闻,却再次给人们提了个醒:我们可能已经懒得再聊乳品新国标话题,然而它所带来的影响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显现。面对众多洋奶粉涨价10%,民众依然坚定地选择洋奶粉,这份“果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年关又至,但是,年关难过——这是对各大企业的营销战将们而言。原因很简单:又要到老板们论功行赏、因过施罚的时候了!你的销售任务完成了吗?没有?那还不赶快压货!为了保住你的乌纱和饭碗。但是,你能将赁压下去而商家同时又买你的帐吗?想压,怎么压呢?行业不同,压法一样吗?压下去的赁是不是最终还像水中葫芦,转瞬又会冒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继高培奶粉日前被检出碘含量不足之后,"洋奶粉"百得智也加入了不合格行列。6月24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一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结果显示,源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1段)、源自美国的"百得智"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被曝不合格。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以及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的价格垄断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合计罚款超过12亿元人民币。加之反垄断部门对于奥迪等多家外资品牌汽车售后服务的反垄断调查事件,于是有外媒借机炒作,声称近期我国反垄断执法主要针对"洋汽车"、"洋奶粉"等外资企业,似乎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在别有用心地对外资企业和外资品牌产品进行"打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大众标准化》2011,(9):71-71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