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内涵、产生和发展、理论模型等角度,对行为金融学体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侯子徐 《时代金融》2014,(5X):38-38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内涵、产生和发展、理论模型等角度,对行为金融学体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经典经济学的基础,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在1970年提出的。它的提出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但是自从有效市场假说被正式提出后,30多年来围绕EMH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发现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证据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相悖的现象,这些异象向这一假设提出了有力挑战。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论上和现实经济中出现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探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是否从根本上解释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钟茗 《海南金融》2005,(1):9-13
随着8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关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一直延续不断。基于此,笔者在简要回顾主流观点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和“体系框架”两个不同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BF)对市场有效假说(EMH)假设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行为金融学对市场有效假说假设提出质疑 ,认为其具有不合理性 ,并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谷家东 《海南金融》2004,47(7):10-13
由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过于严格,不符合投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因而遇到了巨大的困惑和挑战。行为金融学则是在现代金融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在投资过程中的作用,为投资提供了更加现实的指导。本文主要讲述了现代金融学发展中所到的困惑和挑战,及在此基础上行为金融学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学快速发展进程中,现代经典金融理论中与实际差距悬殊的现象逐步显现,成为金融界的\"未解之谜\",致使现代经典金融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本文以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概念为入手点,从市场研究困境、噪声交易诠释困境、股票溢价诠释困境、不完全竞争困难等方面,诠释了现代经典金融学困境。并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稳 《金融论坛》2005,10(7):51-55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IPO折价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O折价现象是中外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内外对IPO折价问题进行了各种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国外有部分学者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反应过度假说、反应不足假说和自我归因假说。投资者应以一种理性的心态评估股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0.
在公司决策中,经理人和董事会成员需要识别公司价值最大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行为学阻碍,一个在公司内部,另一个在公司外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丹  黄国良 《海南金融》2005,(6):19-20,4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探讨了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我国的表现,试运用行为金融的“抛锚效应”和“市场时机理论”分析该问题,指出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治理缺陷条件下的经理人不道德心理与行为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Finance)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投资活动过程中发现 ,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许多数学模型 ,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投资活动 ,开始加强对投资活动中人的行为与心理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此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行为金融学家丹尼尔·卡恩曼 (DanielKahnemn)荣获 2 0 0 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重点介绍西方行为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 ,即视野理论 (ProspectTheory)、后悔理论 (Regret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 (OverconfidenceTheory)。  相似文献   

13.
在银行挤兑和存款保险的理论研究方面,Byrant、Diamond和Gibbons等人提出的模型各有侧重,但都不能解释银行挤兑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的期望理论和心理账户对低效率均衡出现的原因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银行救助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价值,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诸多用标准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研究行为金融学可以发现投资者对新信息的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的情况,从而找出适当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它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革命,也是对传统投资决策范式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视野下的资本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以有效市场和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而一直忽视了对人心理活动及行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背离。本文从行为金融角度出发,在一个全新的视野下,研究资本结构决策与非理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公司内部和外部行为阻碍对资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司技融资行为和股票市场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上海金融》2008,(11):29-34
本文试图借助于行为金融学基本理论,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对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及其相应的一系列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界定、剖析和探究,并归纳出若干结论性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贸易融资资产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之一。在贸易额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促进贸易融资资产的证券化不仅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的有效途径。由于供应链融资思想的引入,目前的贸易融资过程与传统的贸易融资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刚刚出现的背景之下,贸易融资资产的证券化需要解决原始资产的风险管理、证券化模式的选择、中介机构制度的创立、信用评级与增级和机构监管等一系列的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行为金融学在资本结构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市场时机理论和非理性经理人的管理模式。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发展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在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它引导研究者利用案例、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的融资案例和投资行为,同时也为我国决策管理层合理预期资本市场形势制定有效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融合及其发展,早已成为我国物流界专家学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为视角,分析现代农村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的内在需求、内在动因、内在契机、内在实现的互动发展机理。研究表明:现代农村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融合,不仅使现代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获得现代金融业资金流的支持和保障,而且使现代金融业也随着现代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无疑为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物流,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