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演变,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输血经济"转向"造血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也经历了均衡利益关系——非均衡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演变过程。认识这一演变过程内外因素和机理,对于把握新疆地区利益关系的特点,找出影响社会利益关系的解释变量,探索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利益关系。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政治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利益,政治关系的实质是政治利益关系。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以来政治利益结构的演变过程,然后对我国当代主要政治利益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政治利益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曹世友 《魅力中国》2011,(7):340-340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强调了社会及生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要从单一追求“GDP”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面协调。对于小城镇来说,以往的城镇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多,造成了很多问题。反思“唯GDP”,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20年改革最大、最深刻的方面,当属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我国经济模式,经历了如此根本变动,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全有赖于邓小平所确立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模式——“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这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命题存在着“替代论”与“互补论”的争论,而这一争论的实质又在于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利益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经济增长通过影响经济利益的总量,以及参与经济利益总量生产的要素报酬变化这一机制影响到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利益关系改善受到经济增长水平、状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波动、经济增长阶段下,经济利益关系格局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在一定的权利结构下,各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追求形成了权益格局。权益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演变,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制度是协调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理应随着权益格局的演变做出相应的变迁,这样才能协调新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这一理论逻辑,结合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益严重流失的现状,说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西方企业利益观的发展经历了由唯利是图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演变。而我国企业利益观则存在着严重的极化现象,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义轻利转向现在普遍的重利轻义。对此,必须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观,即要达到义和利的统一。企业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利益观,不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经济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其生产力中的主要决定因素也经历了人力、土地和资本三个阶段。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表明,知识了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是第一生产力,本文从统治阶级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过程,并指出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将推动对经济的统计权,在”知识经济“中,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以作者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第三波转型论”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的理论与方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上正由“生存型”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城镇化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体制改革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实行人本、绿色、创新和协调八字方略。人本战略:由“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绿色战略:由“环资启蒙”向“生态社会”;创新战略:由“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协调战略:寻求内外、产业、区域和城乡四个经济结构的各自均衡和总体协调。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转型。应及时由单向度的经济转轨拓展为多向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五环改革”的“靶心”,特别要注意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束缚和掣肘,从而为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改变青海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关系的和谐,是和谐利益。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必须建立“四位一体”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协调利益关系的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调利益关系的“安全阀”作用,充分调动个人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乃至全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关系,走出适合青海实际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欧盟养老保险政策区域一体化先后经历了“社会保障对接条例”到“开放性协调机制”的统筹治理过程。直到目前,欧盟虽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只是努力协调并促使各国的养老保险政策渐进趋同,但其思路和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具有重要启示,其中,全面实施养老金的基础性国民待遇、养老保险关系转接中各统筹区域权责利益的明确合理划分、制度统筹中的“统分结合”以及渐进统一的统筹方式等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永恒的经济利益与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而经济利益关系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经济利益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断变化和丰富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利益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则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变迁,尤其是分配制度变化的结果。经济利益关系演变受到生产力规律的约束,也受到既有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约束。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轨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经济利益关系演变受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西宁市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 1.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纵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和成长的关系,可以对产业结构演变和成长的规律作以下概括: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个动态过程,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质是一个不断趋于高级化的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较强的有序性;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步提高),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都大致经历了由“一、三、二”到“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三、二、一”的转变;产业结构演变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后工业化);在生产要素方面,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在产品的加工程度方面,由采掘产业向原材料产业、初加工业,再向深加工工业转变;在产业的技术含量方面,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在产业的附加值方面,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再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力保障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消除各种利益冲突、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均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将经济思想置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进行分析,发现经济思想的产生和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暂存性等时空相对特征。社会经济发展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变过程中,现阶段经济思想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包括脱离实践、方法一元化等问题。经济思想多元化,研究主题实践性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娟 《魅力中国》2009,(1):60-6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和人们价值观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变,由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演变成了灵活的市场经济,原来集中于社会精英阶层的思想整合和统一的社会合意形成机制面临着日益凸显的多元化利益表达的冲击。当社会越来越倡导和谐的同时,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了解社会公共事务的渴望逐渐增强,知情权需要被尊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表达渴望顺畅而公平的通道。为适应社会变化,新闻媒体也由“文革”前的阶级斗争工具逐步转向社会舆论的工具,向提供公共利益表达平台的“新闻本位”思想靠拢,这些在近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被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周扬波 《北方经济》2007,(12):54-55
一、股份制与劳资利益关系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资本与劳动所形成的关系实际上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是劳资关系的本质所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本文又称为劳资利益,是指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在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与劳动关系中的“资本”不仅指私有资本,而且还指“公有资本”“股份资本”。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化关系密切。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完全同步,从而产生了区域不平衡。城市化进程虽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但这一过程不能脱离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而存在。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不同,对同一事物作出的选择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也不同,有些可能与城市化的总体利益一致,有些可能相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根据区域总体利益进行调控,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城市化不相协调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