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周新德 《商业时代》2006,(10):30-31
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其内部治理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内部治理的演进对家族企业的成长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家族企业成长中,企业内部治理随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大,遵循从业主治理到家族治理、泛家族治理再到职业化治理演进的逻辑次序。家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内部治理应适时演进与优化,否则其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拓展:基于家族治理企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以非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主,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辅;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则以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非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辅。家族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所不同,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应该包括家族治理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理论。提升道德品行和维护企业经营安全理应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其内部治理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内部治理的演进对家族企业的成长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家族企业成长中,企业内部治理随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大,遵循从业主治理到家族治理、泛家族治理再到职业化治理演进的逻辑次序。家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内部治理应适时演进与优化,否则其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4.
曾倩 《华商》2008,(21):29-29
家族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已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据统计,美国90%—95%的企业由家族控制或者拥有,60%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家族控制的企业创造的,而全球范围内则有80%—90%的企业可以划为家族企业。但是,其中70%的家族企业生命周期只能存续一代,只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延续到第二代,而能够延续到第三代的家族企业则只有15%。"富不过三代"的流行之说,暴露出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反映到财务治理结构上,则表现为不完善的财务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私营企业中90%是家族企业,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是传统文化、特定的社会环境与企业规模相结合的产物,家族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选择治理模式。家族企业应立足国情,在保持家族控制的基础上,把家族经营与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寻求两者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家族企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辉 《商业时代》2006,(23):46-47
家族企业契约性质的本质特点是家族企业的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契约。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问题主要是家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我国家族企业应从要素构成方面的“泛家族化”、产权状态方面的“家族核心资本网络化”、治理机制方面的“家族行为企业化”等路径进行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7.
目前,家族企业中存在着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就中国的家族企业而言,在初创期,董事会、经理层和家族成员大多是合三为一的,适宜采取关系治理,主要借助家族内部的信任、关系网络等资源进行治理;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内部所有权逐渐明晰以后,董事会的作用会凸显出来,适宜采用契约治理。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权的变迁是关键。现阶段中国的家族企业,其家庭价值观念强、企业规模小、家族控股多的,宜实行关系治理模式;而董事会功能健全、企业规模大、家族控股少的企业,则应该实行契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企业及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优势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产权,有利于企业生存;高度统一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阶段有利于企业成长;家族内的血缘、亲缘关系能给企业有效的帮助;创业者的倾情付出,有利于创业成功。家族企业及家族式治理模式的劣势主要有:单一、封闭的产权使企业在一定的平台上很难上升,两权合一的家族化管理不利于企业继续发展,因循守旧思维方式不利于战略调整,缺乏制度治理、难以协调家族内部利益关系,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模式不利于企业长盛不衰。对于创业初期的小规模企业来说,家族企业及家族式治理模式是合理的、高效的;对于较具规模的成熟型企业来说,家族制是不合理的、低效的。我们应有意识地借助家族企业的优势,减弱其制约长远发展的劣势,催生更多的民营企业,促进其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的决定力量是家族对企业控制权的控制问题,而控制权的配置和转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家族企业主控制权偏好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翟玲玲 《商业科技》2014,(20):131-131
内部控制日益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家族企业是家庭与企业的融合,家族企业治理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因此研究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关于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大多局限于指出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写出相应的对策;很少有区分家族企业与非家企业来研究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较为笼统;另外,现有文献较少有结合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来对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家族控制主导式治理模式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合聚力,在发展初期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和委托代理成本,但存在着用人机制不科学、组织结构不规范、存在继承风险等问题。家族控制主导式的治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治理企业的理想模式的转变,应从企业自身方面有规划的聘用职业经理人、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家族企业文化的创建,逐步向职业经理人治理模式转型。同时,政府也应该给予家族企业支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促进社会信用与诚信的建设,使家族企业完成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2.
目前 ,由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共同分割企业控制权的“折中治理”逐渐成为中国家族企业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然而 ,只要选择了“折中治理”模式 ,中国的家族企业主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职业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背叛”。本文从研究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特性出发 ,将行为个体嵌入到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中去 ,以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家族企业折中治理的内在机理 ,指出这种治理效率虽然低下 ,并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 ,但却也绝对不是最劣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民营家族企业的资产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因而其决策权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另外,民营家族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比较明确,往往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员工的利益.民营家族企业的家族式治理结构必须改进,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从而真正完善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民营家族企业的资产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因而其决策权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另外,民营家族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比较明确,往往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员工的利益.民营家族企业的家族式治理结构必须改进,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从而真正完善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是家族成员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控制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很快,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我国私营企业有80% 是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他们大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和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一定的优势。家族伦理约束简化了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家族人员具有利他性,相互间信任度高,内部交易成本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结合避免了代理费用和代理风险,决策效率高。但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已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6.
温州的民营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它的治理结构表现在企业主要的、实质性的控制权由家族成员把持的一套制度安排,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企业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宗族关系及同乡亲朋关系等形成的家族或群体所有并管理的企业。在当代经济活动中,家族企业应是企业种群中最大、最有活力的一族,数量庞大且类型复杂;既有街头路边的夫妻小店,又有跻身500强的跨国公司,既有创业者一人拥有、控制的公司,也有由众多血亲关系疏密不一的亲友共同拥有、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公司。作为一种普遍的企业形式,当今大大小小的家族企业,活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与行业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家族文化所形成的社会心理积淀对当代华人社会和华人家族企业有显著影响。华人家族企业的管理运作通常呈现独立控制偏好、差序式治理、关系网络依赖等行为特征,这些行为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即由亲缘关系组成的群体很容易获得彼此的信任,亲缘关系成为企业内部维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有人将百亿“家业”交给“外人”打理、有人用上市来激活企业的活力,当传承和发展命题越来越急切地摆在家族企业面前时,何去何从是个艰难的选择。与常规不同,调味品巨头李锦记低调地以不上市和“家族委员会”“家族宪法”“永远创业精神”支撑起126年传承四代的骄人成绩。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李锦记第四代传人之一的李惠民将经验写进了一份“关于广东百年老店保护和发展”的提案中。李惠民表示:“先有‘家’,再有‘企业’,企业要保持长青,一定要‘思利及人’和‘永远创业’的精神。”这些看似简单的想法背后,有着李锦记家族丰富的管理智慧,值得立志做百年企业的家族企业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商》2004,(4):48-50
中国的家族企业是在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那时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得不经常性地突破已有的政策限制,并且还要必须严格控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内奸”。于是以家旌忠诚为纽带的企业家族化经营便产生了。这是因为家族企业主如果把企业交给非家族成员去经营,便无商业秘密可言,一旦被怀有异心的人利用,拿走了技术、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