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 目前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但存在数量众多的"准金融控股公司".从这类"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来看,其具有组建主体、形式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成果,已被大多数国际商业银行采取作为股权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施跨金融市场综合化经营的最佳股权组织模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可采取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争取综合化经营试点行资格,组建银行控股公司;第二步,随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进程的深入、监管政策的放松,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时机逐步成熟,适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同时,还需从风险管理、资本配置、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夯实综合化经营的基础平台,保障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组建云南省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综合经营趋势的进一步加速,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已成为金融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金融机构的自由化、集团化、全球化和全能化也已成为金融领域的突出现象。以金融控股公司为平台,可以形成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协同效应,更好地防范风险或避免风险扩大。本文在阐述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类型、产生原因、利弊以及设立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的金融状况,分析云南省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探讨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径选择,以及从未来路径选择的角度,提出了我省金融控股公司的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金融、整合金融资产,组建了不少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规模经营、协同效应、风险分散等优势,并有利于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但同时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易受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降低竞争水平、盲目多元化和监管困难等风险。因此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须谨慎。  相似文献   

5.
随着综合经营趋势的进一步加速,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已成为金融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金融机构的自由化、集团化、全球化和全能化也已成为金融领域的突出现象。以金融控股公司为平台,可以形成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协同效应,更好地防范风险或避免风险扩大。本文在阐述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类型、产生原因、利弊以及设立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的金融状况,分析云南省和广西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探讨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径选择,以及从未来路径选择的角度,提出了我省金融控股公司的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目前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但存在数量众多的“准金融控股公司”。从这类“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来看,其具有组建主体、形式多元化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基础上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为规避《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投资的限制,通过海外注册非银行公司,使子公司在国内独资或合资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银国际、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三是由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公司为主体而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如海尔集团、山东鲁能集团、山西国信集团公司等。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如上海市、北京市,正在通过控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进行重组,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这些“准金融控股公司”长期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存在着无法可依、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控制、组建随意、监管缺失、经营无序等混乱现象,给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金融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很多重要的金融法规以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目前还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制定统一的监管法规,如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为吸收资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在剖析目前我国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依法构建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尽快推出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二是大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郭红 《福建金融》2005,(5):20-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各国金融机构保持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时期,不宜全面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而应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改革试点。现阶段我国主要应严格限制工商企业控股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组建以某一金融机构为母公司的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的发育成熟,再将经营型控股模式为主逐步过渡到纯粹型控股模式为主,稳健、高效、健康地推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具有现实意义。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原则:第一,具有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具有有效的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第三,具有整体作战优势。第四,具有多元化金融服务功能和全面业务服务网络。第五,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同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应从组织架构、股权结构、经营层责任制度、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构建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加入WTO,摒弃分业经营、逐步实现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两种混业经营模式的可行性比较入手,提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到混业的现实选择,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进行概述,探索我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理想模式,并在分析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晗  赵伟 《海南金融》2006,(9):36-38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金融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全球的金融风险也在逐渐升级。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实现混业经营的一种组织创新模式,由于其自身风险所呈现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目前以行政强制指令为主的预防性监管模式已不可能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将以激励规制理论为基础的预先承诺制引入到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对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立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体制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了这一进程中实现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制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开创性的指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本文较详细地论证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现实中大量集团公司在不同金融行业进行组合投资?为什么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模式具有绝对优势?希望本文的讨论既能为相关的决策提供参考,又能引发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是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子公司身份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由境内金融机构在绝对控股基础上与外资或民资共同发起设立.通过新设、并购、股权转换方式建立或整合其下的村镇银行子公司。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将来可以用营业让与方式脱壳设立为纯粹型农村金融控股公司,前者可比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后者需采用机构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类伞形牵头监管模式,并应从市场准入、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等多方面完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银行并表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海南金融》2008,(4):54-57
并表监管是监管银行控股公司的有效手段,其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监管工具,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被应用多年。在目前的分类监管体制下,我国不存在金融控股公司,但现有的一些集团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是名异实同。且未被纳入专门的监管。银行并表监管指引将银行集团纳入监管范围,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向综合经营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如何实施并表监管,还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凸现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抵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但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导致了对其风险防范的艰巨性.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风险防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非常有必要立足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实际,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建立和健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plores financial transactions within bank holding companies in both a theoretical and an empirical context. Empirical analysis focuses on two major types of interaffiliate financial transactions—extensions of credit and transfers of assets—between holding company banks and their nonbank affiliates (defined to include the parent company and nonbank subsidiaries of the parent) over the period 1976–1980. The data generally point to a net downstream flow of funds from the nonbank sector to the bank sector of a holding company, with the downstream fund flows particularly strong in the case of extensions of credit. In part, this result may reflect the statutory restrictions on bank lending to affiliates, particularly the collater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基于交叉销售的综合金融战略的实施,客户信息保护和在现有法律限制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共享与交叉利用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作者把金融控股公司客户信息分为经客户授权的、未经客户授权的、合作伙伴提供的和公司外购的4类,并分别分析了这些信息在交叉使用时需防范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户信息使用的6大原则:互惠互利、数据安全、无利益冲突、利益合理分配、保障客户体验和合法合规;3大保护策略:加快客户信息授权工作、建立多渠道客户信息取得途径、依法建立客户隐私政策和制度;此外,还给出了推进交叉销售的建议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 data for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1997 for 80 publicly traded property‐liability insurers that have Best financial strength ratings of their consolidated insurance‐operating subsidiaries. These firms employ a 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 in which a parent owns the stock of multiple insurance‐operating subsidiaries. The operating subsidiaries prepare a consolidated annual report using the Statutory Accounting Principles (SAP), and an analogous se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 is released by the parent. We find that the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ratings at the individual firm level—capitalization, liquidity, profitability, and size—are also important at the group level. Further, financial ratios from holding company statements are incrementally useful in the ratings' process, after group‐level ratios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Robustness tests based on a subsample of holding companies with minimal investment outside of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dustry reinforce our conclusion that parent company statements influence consolidated group ratings. However, our data do not allow us to separ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GAAP model and underlying transactions to the ratings decision.  相似文献   

20.
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上市银行绩效及其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论述金融控股公司与全能银行以及经营单一业务的金融企业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并构建“税前经营现金流收益率”指标,对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上市银行绩效进行评估,并对这一指标进行分解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兴业银行表现较优,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经营绩效逊于单一经营的银行平均值,显示两家银行未能有效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