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商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达4200家,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的需要,一方面从行政管理,政策和法规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台商去东南亚,东欧等地投资,当前引进台资机遇与竞争并存,应建立健全适应台商投资的管理体制,将“多头管理”变为“单一管理”,做好对台商的地域,项目质量,产业等的投资导向;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解决配套政策的稳定的健全法律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开办新台币金属业务,准台资或合资银行在台商投资重点地区设分支机构,受善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维护台离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郭利田 《中国物价》2012,(9):66-68,75
近20年来,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所占地区比重越来越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为台商投资大陆奠定了环境面和制度面的基本框架,ECFA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认为台湾投资大陆新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岸政府政策将直接影响台资西进大陆;第二,台商投资大陆市场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第三,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还将以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导向行业为主,但服务业将成为台资进入大陆的新动力;第四,台商投资大陆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分散化趋势,台资将加速西上北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吸引台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现已成为大陆各地区吸引台资的主导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台资企业的调研发现:就台商投资特点而言,台资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95%以上从事第二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就台商投资软环境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企业经营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比如提高政务环境、完善台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在台资和本地企业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大陆是台湾最大投资目的地,占台对外投资的70%.台商投资大陆20年来,其投资主要集中在大陆东部沿海,台商在东部沿海省市的实际投资金额占总额的81%左右.随着台海形势的变化,尤其是ECFA签订并实施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现了新的趋势,对内地省份引进外资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基于台海新形势,分析后ECFA时代台湾FDI流入大陆的新趋势,结合浙江引进台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浙江应该从四个方面抓住ECFA机遇,提高利用台资的结构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不断发展,使得加强对台商投资的导向工作十分必要.作者认为,对台商投资导向应遵循四项原则,即必须有利于促进台商投资的发展,有利于获取利用台资的最佳综合效益,并充分考虑到台资不同于一般外资的特殊性及与相关经济活动之间的协调性.本文还从投资地域的导向、投资项目质量的导向以及投资产业的导向等三方面较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对台商投资导向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台资的潮头正涌向大陆。本文选择外商投资规模较小的制药业作为思考的对象,在分析台商投资广东情况和粤台两地合作发展医药生产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医药产销的特点,提出利用台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基于自身的人文和区位优势,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的外资出现了下滑态势。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的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江苏省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7个,同比下降7.1%;实际利用台资32.4亿美元,同比下降3.8%,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台资作为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外资之一,在我国遍地开花,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加强两岸经贸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台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已从最初的福建、广东,北上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直至开拓东北老工业区,并向中西部挺进,几乎无孔不入.各地也出台了不少吸引台资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台资.所以探寻台商投资在大陆的发展轨迹和一般规律,以便制定合理可行的引资政策以发展当地经济,就显得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9.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迅速发展。据台湾当局公布,截至1991年4月,登记到大陆投资项目为2503项(不包括台资与外资合资投资项目),投资额近8亿美元。1990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步由闽、粤向北扩展,对上海投资也有较快发展。到1990年底,上海共批准台资企业108家(合资85家、合作4家、独资19家),累计吸收台资协议金额2.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7亿美元。其中1990年批准台资企业52家,占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4.7%,吸收台资1.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