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昌 《浙商》2013,(3):26-27
改革开放二三十多年来,在浙江的大地上成长出一批义一批的企业家,他们从田野乡间走进了城市,他们由农民成为企业家。他们不但从农村到城市,而且由浙江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登上国际舞台的浙商是浙江的现象,更是中国的时代现象。“浙商”是个大群体。它既包括浙江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也包括外地来浙汀发展的企业经营者;既包括民营企业的浙商,也包括国有企业的浙商。  相似文献   

2.
王文正 《浙商》2010,(17):59-59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与琐碎。在任何时候,企业家都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8月7日,浙商全国理事会导师团导师、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向参与浙商全国理事会“虚拟董事会”第二场活动的浙商们作了生动的讲解。  相似文献   

3.
马蔚华 《浙商》2010,(9):28-28
我很喜欢浙商。我在招行当了十年行长,每年去浙江,既跟很小的浙商企业谈话,也跟著名浙商交流。从他们身上既能发现对老一代浙商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又能看到新一代富有创新意识、富有责任感的新浙商的崛起。浙商身上浓缩了民企精神的精华,浙商精神就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精神,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应有的那种企业家精神。中国人要都有浙商的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就很强大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6,(10):46-46
“五一”前夕,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座无虚席,2000余名浙江在京企业家欢聚一堂。浙江省政府驻京办、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共同主办以“乡音·乡情·乡恋”为主题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京浙商联欢会,慰问全体在京创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马克强 《浙商》2005,(7):48-48
作为“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重要内容之一的“浙商回乡投资与总部经济论坛”.于6月5日下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人大厅举行。杭州市副市长金胜山、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等企业家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祥荣、著名学者高小勇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如何打造浙商“总部经济”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中不乏观点碰撞的精彩场面。  相似文献   

6.
《浙商》2020,(3):87-87
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浙商,体现“知行合一、义利并举”的浙商文化和“创新务实、勇立潮头”的浙商精神,结合浙商实际需求,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知名企业家+专家教授”的授课模式,为海内外学员提供浙商最新的思想、实战和经验,培养新时代的新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8,(22):125-125
10月31日,安徽省定远县在温州举办2008招商项目推介会。第一次在浙江向正处在转型升级关口的浙江企业推介合作共生之道,定远县推出了涵盖工业、矿产、农业各方面的60多个重点项目。“浙商是我们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我们为浙江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温州人精神所折服。”安徽省定远县县长张志华表示,定远欢迎浙商积极参与推介会,同时也期待浙商们自带项目到定远投资。  相似文献   

8.
张名豪 《浙商》2020,(3):28-30
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商》强。15年来,与浙商同行,《浙商》杂志擦亮了自身的媒体品牌,记录了这个令人激荡的大时代,传播了凝聚在浙商身上的商业文明。  相似文献   

9.
贾辛宁 《浙商》2013,(10):36-37
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降临四川。大灾面前,作为“浙江经济第一方阵”的浙江省知名企业家圆桌会成员,娃哈哈、阿里巴巴、吉利、复星高科、传化、新湖等企业又一次履行社会责任作出表率,迅速行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灾区人民;圆桌会战略合作媒体《浙商》杂志发出《致天下浙商倡议书》,向近千万浙商呼吁: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浙商的爱心力量与行动源源不断地汇聚灾区。  相似文献   

10.
章军 《浙商》2005,(7):113-113
6月5日,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上,安徽省霍山县获“2005浙商投资潜力城市”称号,霍山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浙江企业家的目光。就在会后两周——6月17日,中国圣大集团、杭州格雷尼服饰等企业的16名浙商奔赴霍山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和项目,并签约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周雪梅 《浙商》2010,(10):112-113
刚从新加坡考察回来不久,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席团主席、浙江中德置业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宗桥,就立即筹划着要带十来个好友一起去新加坡买房。“一个人买没意思,一群朋友买才热闹!”这种浙商速度和浙商气魄,给新加坡企业留下深刻印象。4月21至24日,浙商全国理事会和浙商财智女人俱乐部的18名会员共赴新加坡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媒体传播的热点“浙商”进行透视,探讨浙商形成品牌的原因,由此分析了打造名企业家对品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6,(7):124-124
获奖理由 1、拥有“鲁南煤城”之称的枣庄资源丰富,现正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基地。 2、2006年4月23日,枣庄市浙江商会成立,成为浙商在当地投资的重要支持。 3、长期以来.在枣庄,浙江企业家投资的项目和资金是最多的。目前由浙江企业家投资的项目180多个,合同外来投资额150多亿元。2005年新增浙商企业124家,新增浙商投资额27.8亿元。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5,(7):221-221
黄山市民营企业50强中,超过四分之一是浙江籍企业,引进资金中市三分之一以上来自浙江:仅浙商在黄山市投资的进出口企业就达15家,先后有47位浙江籍企业家及创业者当选为市、区县及乡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5.
周雪梅 《浙商》2007,(12):36-37
“浙商在转型.浙商在超越。哪里需要有人承担社会责任.哪里就有社会责任感的浙商群体。天下浙商.一起努力.让我们的企业更健康,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让浙商成为一个最富有社会责任感、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和商人群体!”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5,(4):106-106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浙商”已经悄然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目前约有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和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其中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400万之多,境外的有100多万。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有30多万户.产值827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11亿元,这些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同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综合实力排名500强中.浙商占了188位.居全国之首,在全国的十大民营企业中,浙商占了4席。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7,(10):116-116
近年来渐商纷纷走出浙江,在全国各地进行投资创业,这些异地企业由于尚处于初创阶段、文化背景差异等多种因素,金融服务需求在当地金融机构一时难以满足。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因势而变地提出银行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贴身随行”,值此十周年行庆之际,创新推出了“浙商全国行”金融服务品牌。“渐商全国行”通过调动整个招商银行系统的资源,联动兄弟分行,依托招商银行“点金/公司金融”特色对公业务,运用现金管理、网上国内信用证、备用授信额度等创新优势产品,根据每个浙商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走向全国的浙商提供本土化的贴身金融服务,助力浙商在全国做大做强,使浙商与包括杭州分行在内的整个招商银行建立更紧密的全面合作关系,真正实现银企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12,(19):28-28
“我也看《浙商》杂志,总体上质量比较好,客观性较强。杂志的对象是浙商,杂志内容要符合自身对象的需求;同时要更好地体现党委、政府的导向,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浙商是浙江很大的一块资源,怎么样把浙商这篇文章做好,值得各部门探讨。你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和这么好的一支团队,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强 《浙商》2005,(12):76-76,78
10月18日,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沈爱琴、浙江新湖集团董事长邹丽华等知名企业家,以及50多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老总和代表集聚浙江企业家圆桌会。是什么事情让如此多的”大腕”浙商”兴师动众”呢?原来,他们的目的就是参加苏州市金闾区政府举办的苏州综合物流园招商推介会。  相似文献   

20.
郭羽 《浙商》2013,(12):21-21
对于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我认为,技术检测权威部门发声+意见领袖支持+企业以进为退平衡,相信一场舆论风波很快会被平息。现在更多的浙商站出来力挺农夫山泉,充分说明“浙商”企业家群体品牌的共同认可性越发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