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应从开发转向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方向和重点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我认为,当前,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方向转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现有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据国土资源部的年度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1999年~2004年,补充耕地数量略大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实现了耕地在数量上的占补平衡。然而,许多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耕地的质量,违背了耕地占补…  相似文献   

2.
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本次研究根据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岩石板田响水米产业基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产能、生态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耕地动态变化与占补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算耕地动态转换造成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估耕地动态变化对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影响。采用综合分析法、模型侧算法、实证分析法,评估耕地生产能力变化与占补平衡实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占补平衡仅实现了数量平衡,但因城镇建设扩张占用了优质高等耕地而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较低,因此未达到质量平衡。特别是中国依靠开发后备资源来补充耕地而不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增加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因此新增耕地的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较低。研究结论:应加大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比例,从而提高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达到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4.
新机制开始了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启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冬时节,土地开发整理正忙。此前,2001年度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3亿元资金中的10.96亿元分两批下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这项强国富民安天下的手段背后,有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工作者十几年的不懈探索和积累,它标志着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成功地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新项目给土地开发整理带来的是新的机制,新的、稳定的资金渠道和一整套越来越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我们有信心这样说,新项目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发挥其不可小视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土地管理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应以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战略重点定位不准确,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各地在申报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时,对完成项目新增耕地数量这个硬任务都很重视,但对质量问题重视不够,认为是个软指标,需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评价,这项工作很费劲。也有的地方因为耕地后备  相似文献   

6.
走规范化管理之路——河北土地整理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约是1999年的16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建设,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狠抓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的足额收缴,一手狠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落实,使土地开发整理规模逐年扩大。1999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614个,其中国家投资项目41个,省投资项目590个,市(县)占补平衡投资项目983个,新增耕地45706公顷,确保了全省耕地总量和市(县)耕地占补数量平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还适应了全省农业大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要求,有效地促进…  相似文献   

7.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规划期内占补平衡由单一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换过程中,占用耕地质量将成为土地整理项目区选择的重要导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方法:基于Arc 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规划占用耕地质量、参与农用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耕地集中连片程度等构建整理时序。以大邑县2010年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占用耕地质量结构为先导,以耕地质量限制因子为基础,并进行选择性集中连片修正,对研究区内耕地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2010—2020年建设发展需要占用耕地1179.80 hm2,其中7、8、9和10等耕地的面积分别为827.81 hm2、134.96 hm2、102.48 hm2和114.55 hm2;大邑县可参与整理的耕地总面积为28630.57 hm2,可新增耕地1191.37 hm2,其中7、8、9和10等耕地的面积分别为231.22 hm2、451.60 hm2、146.67 hm2和361.88 hm2。研究区整理时序:优先整理区耕地面积15277.58 hm2,新增耕地583.38 hm2,中期整理区耕地面积10574.31 hm2,新增耕地382.64 hm2;远期整理区耕地面积2837.32 hm2,新增耕地225.45 hm2。研究结论:通过对大邑县农用地整理时序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整理效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对研究区内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和选址,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肯定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中,耕地占补平制度重要意义,提出了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结合各自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建立补充耕地工程质量指标体系;并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尽快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与考核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0月22日下发的国务院第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并提出了“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要求。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中的耕地质量失衡问题,表面上是开发和整理新增的耕地质量不如被占用耕地的质量,所体现在管理层面上的问题是缺乏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检查验收办法或规程。因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基本要求。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原则与指…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创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优化利用结构,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了做好这一事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探索和研究新世纪土地开发整理的理念创新,任务创新,机制创新,树立土地开发整理在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就兵团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兵团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兵团加强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土地整理与土地用途管制在耕地保护中的互补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最主要途径;土地用途管制是抑制耕地占用速度,确保耕地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两者在耕地的保护中,具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年度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增加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从2003年起,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各分(县)局积极开展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制度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是用于中央确定的耕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经中央批准的耕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和对地方耕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补助的资金,资金来源于中央所得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30%部分.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是指省级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和中央补助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以下简称资金),其资金来源为: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土地闲置费、财政预算安排的开发耕地专项资金、中央补助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按规定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其他资金(不包括用于中央配套的农业开发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南省安乡县作为国家确定的国家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单位.为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该县一直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项中心工作和落实耕地保护红线政策的切入点,共实施各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03个,建设总规模7528公顷,完成总投资20862万元,实现新增耕地1946公顷.该县已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并保持了全县耕地面积年年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认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是指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开发、复垦及土地整理的力度,使得减少耕地和新增耕地的数量相抵之后,保有耕地的总数量不减少并力争有所增加。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大邑县根据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优势,狠抓了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与整理,显现出十大效应。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大邑县在可垦区内,大力开发整理耕地。从1988年以来的10年间,共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6100多亩,减少建设占用和退耕还林的耕地,净增耕地2920多亩,实现耕地持平有余,保证了粮食的稳定增长。  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效应大邑县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个产业,组织社会力量向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1988年到1998年,共开发整理土地15-4万亩,…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线     
“十五”期间,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目标:全国耕地保有量2005年不少于19.2亿亩;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28亿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总规模不超过1050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补充耕地不少于1950万亩。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指出,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加大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创新力度,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耕地保护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达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三方面的协调统一,是我国制定“十五”期间耕地保护工作目标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