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逐步放宽对外资进入方式的限制,外资在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近年来呈不断加速的趋势,对中国汽车业的调整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外资在中国汽车业并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外资并购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外资并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禁止外资并购国有法人股,限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到允许、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再到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有关外资并购的法规政策从支离破碎到渐趋系统化的转变。随着外资并购投资的综合成本下降,一些外商选择并购方式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工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事例不断增加,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外资开放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外资并购虽然受到我国现有产业政策的约束,但允许外资介入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地位的增强,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追求长期利益的战略角度考虑,外资并购不仅显示出强烈的行业偏好,且并购目标也开始锁定在国内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外资大规模并购浪潮的到来,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国企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是一次重大机遇,当务之急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使外资并购的开放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范宇 《商业研究》2003,(4):68-70
我国加入WTO之后 ,资本市场也即将对外资开放。从全球并购趋势来看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将成为下一个阶段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 ,这一现象应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或买卖国有资产规定的评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胜利 《商业研究》2006,(20):205-207
近年来,并购国有企业或买卖国有资产日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实践中大量外国投资者颇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国缺乏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外资并购法律规范。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外资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然而与发达国家立法相比,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这些立法弊端进行分析,制定出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立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外资在华并购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距今迄今约有15年左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并购为形式的外资大规模进入我国。有资料显示,中国现在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亚太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外资对中国的并购投资金额达到12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本文以凯雷并购徐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为例,对新时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并购的特点,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客观对待外资并购,合理利用外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工人工资的影响。基于稳健的倍差估计和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在剔除个体固定效应之后仍然存在外资进入的工资溢价,但是这种溢价具有一定时滞。事实上外资并购进一步提高了在被并购之前就实行高工资政策企业和资本密集企业的平均工资收入,低工资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的人均工资水平在短期内不受外资并购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卉 《商场现代化》2007,(33):290-292
近年来外资并购越来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方式。然而,外资通过规避法律的行为来追求超额收益,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的出台为切入口,针对外国投资者在并购我国企业过程中规避法律行为的问题,通过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促使外资在并购中减少规避行为的因素,并在文章最后给出了我国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资并购的规范化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外资引进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就放松了对外资的进入政策,在这种环境下使得很多外资企业开始大量并购中国的企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加使得我国的很多政策以及更多领域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外资在我国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不断地吸引着利益各方的眼球。外资并购在刺激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在中国的大规模并购也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出于此考虑,来分析外资在华并购的现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进入和对企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并购方式——消灭式品牌并购。该文从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的现状入手,剖析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目的,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有资料显示,中国现在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亚太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额达到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外资对中国的并购投资金额达到12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外资以并购形式大规模进入我国,特别是对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前提当然是不能伤害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外资的消灭式品牌并购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进入和对企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并购方式——消灭式品牌并购。该文从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的现状入手,剖析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目的,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品牌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进入和对企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并购方式--消灭式品牌并购.该文从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的现状入手,剖析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目的,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1998~2007年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为研究样本,从目标企业的视角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因。研究发现:外资并购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形成了财务协同效应,所以财务协同效应应该是外资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外资并购并非持投机性的动机,而应该是以投资性并购为主要动因;作为投资性的外资并购,外资在快速进入东道主国市场后,具有雪藏目标企业品牌、推广自有品牌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从2005年起中国正式进入 WTO “后过渡期”时代,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外资参与国企改制的主要形式是外资并购(M&A),而未来跨国并购的重点领域将是汽车业、金融服务业、零售业。而金融业中又以国有银行的改制影响最为重大。故笔者在此从银行业的外资并购入手,来窥探外资参与国企改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笑非 《现代商业》2013,(34):285-286
随着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进入高潮,有关外资并购效应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外资并购对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受到重视。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外资并购对我国市场的反竞争效应不可忽视,政府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具有必要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我国现有规制体系提出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珏 《华商》2008,(12)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正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市场。近几年,外资并购事件频繁发生,对中国企业来讲,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大多数的民族品牌却在并购后消失了,丧失了品牌优势。本文认为在不损害民族品牌的基础上进行并购,虽然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但是并购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的渠道、网络,努力扩张自己的品牌份额,在对方的品牌平台上为民族品牌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本文以苏波尔为例对外资并购后民族品牌应如何保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和允许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法律的出台,使得外资并购在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内几个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外资“闪电”并购,引发了一场关于外资并购是否会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大讨论。本文在分析当前外资并购新特点和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同时以良好的心态引导外资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张建  李俊然 《消费导刊》2009,(24):132-132
随着外资并购的发展,外资逐渐进入我国的涉农企业,随之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主来,本文从分析外资并购我国涉农企业立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涉农企业的法律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如火如荼,而在此过程中,中国品牌却大量的流失。本文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后"消灭"中国品牌的方式,并提出在并购过程中要把握外资并购的真实目的,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建立科学的外资质量评价体系,不能轻易让外资控股,加强品牌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保持品牌独立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