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基础,因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概念及相互关系的阐释,针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期望民族文化通过高等民族教育得到更好的发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打工潮和外来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宝贵民族民间文化濒临失传或消亡的危险.应用民族资源融入课程建设中,利用学校这一有利条件,在学校教学中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文明而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中国各个民族文化历程的体现。因此,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得到进一步弘扬。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人成长必须接触到的三个领域,对人的教育和影响极其重要。从这三个方面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将对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最为发达的文明之邦.诗是最震撼心灵的艺术,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德的象征.几千年来,中华诗词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中华文明的缔造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要想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必须要做好教育.当代教育最缺的是人格教育,而诗教是人格教育的最好途径.开展诗教工作,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重视并加强诗教工作,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敬仰。为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热爱,有计划性的实行的一种多元文化共同教育的途径。在我们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应该成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多元整合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传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它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滨海休闲文化的旅游名城,秦皇岛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打造独特的旅游亮点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文章重点从文化资源因素着手,在关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客观文化的同时,积极挖掘整合其中的主观文化,寻求主观文化中体现民族文化深刻内涵以及民族凝聚精神的因素,打造以文化为主的特殊的旅游品味.既做到以历史文化教育国民的目的,同时又积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使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健康和谐发展中更好的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7.
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是每个国家不可推卸的国家责任.媒介相互融合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渠道,新的展示平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传播渠道的更新、传播方式的不同、受众精准化等特点,促使民族文化传播结合民族特色,建立文化自信,适应媒介变化,在变动中寻找平衡点,以创新的内容吸引受众,积攒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可持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5-266
贵州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自然、社会生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一张密织交错的网络结构系统,其经线是各民族的习惯法,纬线是宗教禁忌和道德伦理,经纬网格是各民族民俗生活习俗,结点是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传承网络系统覆盖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得以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9.
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具有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保护好、传承好民族特色文化,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希望能够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这一进程同步的是民族文化的演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弱化、削减和现代文化因素强化的过程.二者是现代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从城镇化推进的规律出发,深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城镇的各种优势资源,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才能尽早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坚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40-241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显示出文化多样性合理而紧迫的需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其消亡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在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迫在眉睫。依法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保护的社会合力,通过教育培育全民保护传承理念,合理的旅游利用为保护动力,多角度探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不仅是精神和教育的需求,而且是文明传承的需求,是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本文通过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大一统观念的加强以及民族文化逐渐融合,使得很多民族文化逐渐走向消失,因此,抢救、保护羌族民族文化已成为目前四川地区最主要的研究课题。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文化研究,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艺术手段和文化传承等新方式、新手段进行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关键在于如何帮助民族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羌族同胞的民族自豪感。而动漫,是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产业之一。通过研究动漫产品开发与羌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以及应用前景,更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为羌族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顺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64-266,293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拉祜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拉祜文化。以云南澜沧先的拉祜族为例,阐述保护和传承拉祜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保护和传承拉祜民族文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保护和传承拉祜民族文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崔英锦博士的新著《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这部著作是作者采用教育人类学独特视角与研究方法,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力作。相信这一成果的问世,不仅对朝鲜族文化传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传承乃至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也是有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川西南彝汉杂居区的学校教育文化无论在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研究都倾于"被遗忘的角落"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该区学校教育忽视了彝族文化传承在彝汉杂居区学校"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怎样可能"的考量,以致无法寻找一个具有解释力的核心理论词汇来构筑彝汉杂居区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学生长期陷入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的位移困境,学校教育就这样把"地方性知识"给"活埋"了。这无疑违背了教育创新的文化理性和现代性诉求。所以",解放"教育主体,寻找适切、有效的特色措施重构学校教育文化,成为彝汉杂居区教育发展的最终的必然选择和承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摩梭文化的开发肩负着脱贫致富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遵从"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是通过确立摩梭文化保护的对象以及摩梭文化开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从立法保障、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实现摩梭文化生态整体保护与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摩梭人居住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增强文化自信则需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两个维度的关系,既要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要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教育是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也是传承乡土知识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其本土意识,培养其对本土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述龙狮运动文化的内涵、传承价值以及发展现状后,分析了龙狮运动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的许多问题,指出要实现龙狮运动的文化传承及龙狮运动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和改革现有的发展模式,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与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龙狮培训和竞赛体系,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培养龙狮后备人才,同时,深入加强对龙狮运动、传统武术等文化的研究,积极推进龙狮运动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建立龙狮培训基地,积极探索龙狮运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道路和龙狮运动产业的协同创新模式,这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在海内外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有非常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