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是发展生产、引导消费的第一推动力。从1990年11月10日起,国家对东北、内蒙古统配材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分析新的价格结构,研究木材价格政策,积极调整木材产品结构,实现合理造材、按需加工,对提高木材产品的经济效益,缓解森工企业“两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木材价格结构剖析木材价格结构包括各树种、材种价格水平和它们之间的比价。它体现了国家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价格政策,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重要依据。对各材、树种提价额和提价率的分析。重点分析次小薪材、坑木、胶合板材、特级原木和加工原木等主要树种的调价额和提价率。  相似文献   

2.
一、培育木材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大国有林区中,它所拥有的经营面积、森林蓄积都属前列。1993年统配木材产量约占国家统配材总量的14.8%,人造板产量占全国林业系统内产量的9%,非统配材年销售量达300万 m~3。因此,搞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木材市场的培育,形成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繁荣的木材市场,不仅对于加速木材流通,促进林业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正确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3.
<正> 林业多种经营指除营林、木材和竹材经营及其加工、林产化工以外的其它经营。它包括“大林业”系统茶、桑、果,林副产品及其加工,以及林业系统内非林产业。发展林业多种经营,是发展三明市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充分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广开就业门路、活跃林区经济、增收创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国有林区木材生产的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林业部和国家计委于1987年颁发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木材总产量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把过去由国家统配的商品材和森工企业自行销售使用的抚育伐材等所有符合国家木材标准(含部标)的木材,均纳入木材总产量计划,并作为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和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木材经营加工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制度瓶颈,主要表现为林业行政部门在实施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时存在扩大管制地理空间、压缩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市场空间、随意设定行政许可有效期和年检等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木材经营加工业主的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成本,给行政部门制造了可能的腐败空间,并压制了木材经营加工产业发展活力。要发展木材经营加工产业,最优选择是取消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因为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功能定位不明,不具正当性,且取消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不会危及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木材经营加工产业的次优选择是全面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包括严格控制地理空间范围、简化木材经营加工许可申请材料、取消年检等。  相似文献   

6.
<正> 一、价格的倒置状况为了搞活林区经济,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一年,国家允许非统配材上市,搞议购议销。从一九八二年起,非统配材改由国家加价收购,高进高出。因此,木材的实际购销价格发生了变异,非统配的非规格材的购销价格,均高于统配的规格材。形成了“优材劣价,劣材优价”的倒置结构。我区几个主要材种的现行购销价格是:  相似文献   

7.
林业税费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林业税费征收的范围和标准1985年以前,在木材统配时期,南方木材产区只负担林农所得税和产品税两种。1985年中央颁发《关于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开放、搞活木材市场》的文件以后,林区经济进一步活跃,林农生活有所改善,调动了他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但由于一些相应的措施不配套,对林业生产有一些影响。取消木材统配以后,虽然木材价格大幅度的提高,但也增加了税费负担。为了深入研究林业税费问题,现将有关税费的情况列示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宁德地、县两级现有十个木材公司。公司为省属企业,下属设有木材站水坞、经营所、制材厂、运木车队等,共有职工1027人,担负着木材生产、组织货源、加工改材、综合利用、供应工农业用材和人民生活用材等任务,是管理全区木材生产收购、运输加工的全能机构,政策性亏损由财政拨补。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半年,全国木材供需形势缓和,市场比较活跃。计划外资充沛,进口材到货集中,总的趋势是进大于销,库存量上升,价格稳中有降。下半年以来,木材供需关系开始紧张,主要进口材(北美材)减少,资源趋紧,库存下降,林区“三边”(铁路边、公路边、大河边)存材减少。今年国家统配材计划比去年减少112万立方米。进口材到货预计要减少300万立方米。南方林区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今年采伐量比去年减少110万立方米,全社会木材资源减少了500万立方米。进入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产业体系,涵盖了种苗、经济林果、林副产品、木材采运及加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旅游等各个领域,产品品种达160余种。  相似文献   

11.
<正> 国家对南方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配、实行议价议销以来,林业内部通过改革,积极搞好政企分设,健全管理和经营机制,简政放权,实行各种不同形式责任制,因而,营林生产、企业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林业企业除了存在资源危机以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木材购销价格失调和收益分配不平衡,面临着经营困境。本文试就集体林区木材价格及生产环节的收益分配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育林基金制度由来已久。育林基金制度的确立,不仅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而且为林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育林基金制度有待从法律上、制度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一、现行育林基金政策的主要内容1994年,湖南省林业厅、财政厅、物价局联合制定颁发了湘林计犤1994犦21号《湖南省集体林育林基金、维简费、林业保护建设费管理办法》,规定了育林基金征管的有关政策。1.征收对象。包括木材、竹材、木制成品、半成品、林副产品、经济林产品。2.征收标准。由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产材县木竹经营、加工单…  相似文献   

13.
常德木材贮运公司的前身是湖南省流水木林水运局。公司在职人员800多人,离退休人员600多人,木材统配时期是贡献大户。木材放开经营后,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个断了木材水运中转任务,人无事干,成了亏损大户,到1990年底公司累计亏损近600万元,是常德地区的特困企业。为了救  相似文献   

14.
<正> 森林,做为可更新的自然源资,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也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但由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浙进的过程。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因而形成了人类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局面。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减少一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期以来.我们对木材生产和分配采取了国家统购统配、统一包下来的办法,流通渠道单一,木材价格固定,严重背离了价值,阻碍了价格机制的发挥,以致林区农民没有真正成为林业商品生产的主人。1985年南方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统配,开放木材市场。实践证明,木材流通体制上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林业局日前就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依法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的审核审批,依法严厉查处木材经营加工违法行为。近年来,木材经营加工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设立缺乏应有的规划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 福建省永泰县木材公司是一个以经营木材为主的国营森工企业,现有职工302人(包括在林业局工作的人员),公司本部设一室五个科,下属五个木材站,一个制材厂,三个转运站和一个车队。近几年来,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公司领导组织干部职工狠抓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在木材经营方式上,闯出了一条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外联内串”路子:一是在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内蒙古林区木材价格也逐渐放开。不再由国家统一定价。国家统一分配木材指标的比例逐年减少。非统配木材逐年增多。以内蒙古根河林业局为例,至1996年非统配木材销售数量占总销售量的99%;1997年非统配木材销售数量占总销量的99.6%。就是说,非统配木材销售价格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了。市场调节价格无可非议,但市场有其盲目性的一面,这就需要宏观调控,纠正市场中的不合理现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内蒙古林区近几年木材销售市场情况。1992年内蒙古林区木材开始“火爆”起来。客户蜂涌,出现了抢购木材现象…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 ,林产工业原料短缺日益突出 ,出现许多问题。解决的措施主要应该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尽快培育林产工业原料基地 ,充分利用库存劣材和弃山劣木 ,逐步实现原材不外销 ,积极实现公司经营多元化 ,大加强科技人员培训等 ,使林产工业真正成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7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的新修订《森林法》中,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原料和产品出入库台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加工、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等非法来源的林木"这条规定为我国打击收购、加工、运输非法木材行为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我国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履行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义务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