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3月出版的<清末四川铜元>一书是陕西省钱币学会主编的"钱币研究丛书"之第一本,曹昳著.该书结合史料和现有实物,详细描述了清末四川生产铜元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铜元巧收藏     
真铭 《大众商务》2004,(6):57-57
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近代铜元的发行流通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时间,但其数量之浩繁、种类之庞杂、版别之众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估算,仅从1900年到1917年,全国各省铸造的当十文铜元就有320亿枚之巨。而仅清末铜元背面的蟠龙图案版别就超过400种。如今铜元已成为钱币收  相似文献   

3.
"闽关铜元"是对清末福建闽海关铜币局所铸铜元的称谓.福建闽海关铜币局是清代全国唯一一所由海关附设的铜元铸造厂(局).闽海关铜币局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其局址在福州东郊马尾清朝福建船政衙门前.它是清末福建开办时间最晚、停铸时间最早的铜元铸造厂(局),因此闽海关铜币局铸造的铜元品种单一(目前只发现"光绪元宝"当十铜元一种),铸造数量少,流通时间短,迄今已较为少见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铜元的大家族中,山西省开铸铜元的时间相对较迟.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末山西省没有铸造铜元.直到"民国七年,阎锡山在今太原王庙街设立山西铜元局制造铜元."①初铸铜元"面值壹枚".正面中央铃交叉的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外围上铃"中华民国",下铃"开国纪念币".  相似文献   

5.
民国年间铸行的陕西省造一分、二分铜元,流传至今,西安钱币市场偶有所见,而"一分"币较难见,说明其存世量不多.  相似文献   

6.
陕西铜元异心圆是笔者以前研究并陆续发表在《西部金融&#183;钱币研究》等刊物上陕西铜元空心圆、实心圆、套星圆之后的一个新的版别。空心圆是币正背中心均为空心的阳文圆圈如“〇”;实心圆是币正背中心均在空心圆内套铸了一个饼形的实体如“⊙”;套星圆是币正背中心均是在空心圆的基础上套铸了一颗大小基本一样的五角星如“ ”。  相似文献   

7.
宋朝是我国钱币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南宋钱币上的文字承袭了北宋时期钱币上的书法审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字体上虽不及北宋花样繁多、百花齐放,但在风格上各领风骚、个性独具.南宋钱币书法鉴证了"宋体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是我国钱币发展史乃至书法史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拙文"铜元票"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7年第四期,现补正如次. 请补背图,文云"面背图案皆为蓝色",但未刊出背面图案.图为刊物是收集资料的,其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图案不全欠完全.背图原来是在"面图"的背面复印着,请查找,补刊之.  相似文献   

9.
陕钱秘 《西部金融》2009,(11):88-88
为了弘扬祖国钱币文化,宣传普及钱币知识,展现人民银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工作特色,人行汉中市中心支行、汉中市钱币学会于国庆期间(9月25日-10月11日),在汉中市博物馆举办了汉中首届钱币收藏展,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本次钱币展览内容丰富,共展出历代钱币精品1800件,分5个专题:历代古币、汉中地方流通币、  相似文献   

10.
圆方 《西部金融》2010,(6):88-88
2010年5月14日下午,陕西省钱币学会召开钱币研究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陕西省社科联学会部副处级调研员梁亚娟,陕西泉界专家、学者和知名收藏研究人士,河南省钱币博物馆馆长于倩等共计30人。会上,把西安视为自己老家的著名学者型钱币收藏家杜维善先生专程从上海赶来,向与会者分别赠送了他亲笔题字的新作《五铢图考》(上)(下)。  相似文献   

11.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龙型图案在钱币上的印制也反映了这种文化的深刻内涵 . 日本龙文化源自中国,日本各个时期钱币上的龙文化更是深受中国钱币文化的影响. 日本龙文化源于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汉半两,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沿用秦时钱币形制铸造的流通货币.汉半两前后铸行5次,以汉初半两最为复杂.汉初半两的法定重量为三铢(秦汉一铢约合现在0.7克),实行地方与民间自由铸钱政策,钱币的形状虽然不变,但版式复杂,大小、轻重相差悬殊.为了落实这一"自由铸钱政策",朝廷规定:钱币没有断开、缺角,没有掺杂过多铅锡,钱文可以识别,市面一律流通行用,不得拒收.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钱币学会秘书处: 接到贵会寄来复刊后的<西部金融·钱币研究>l、2期合订本及<西部金融·钱币专辑>,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14.
钱币图案通常是各国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或文化、科技、艺术风貌的反映.从诞生和流通于不同时期的钱币票面上,就能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发行的有关辛亥革命的纸币和硬币,反映了日本朝野人士在辛亥革命各个历史阶段对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的影响及对中国辛亥革命进程的影响.可以说,钱币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北宋之前钱币上的书法多以篆书、隶书为主,这两种书体笔画特征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但不能很好地体现书法艺术惊鸿游龙的灵活与遒劲.北宋时期的钱币在数量上、种类上、工艺上都堪称古钱之最,钱币上的书法形式有了极大的变化,采用了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在艺术高度上也秉承了美学巅峰时代的诸多艺术特征,堪为后人喜爱、珍藏.  相似文献   

16.
儿子在银行工作,他知道我爱好钱币收藏,便把单位从前发给他的一枚<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简称"人行40年币",亦称"建行币")给我.我甚为高兴,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枚真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属钱币铸造工艺,唐以前为范铸,唐以后为母钱翻砂,清末则出现钢模机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会制造出面背图文错位(面背图文方面不一致)的钱币,这类钱币,存世比较少,笔者在钱币收藏中,集得错位钱币数枚,现拓图附表于后,供泉友赏析.  相似文献   

18.
合背钱在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我收藏的这枚孝建合背钱为"正合背"钱,钱面文和幕文均为"孝建".2009年10月于江苏常州泉友交换而得,据说出土于当地.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一种意会型语言,其表达和理解更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钱币的命名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分析其来源,"贝"、"布"、"刀"、"圜"等名称体现了古老的精神崇拜和审美意识;"孔方兄"、"阿堵物"、"上清童子"等表现了尚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泉"、"青蚨"、"邓通"等则是逐财趋利社会心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松朝 《西部金融》2001,(11):63-64
笔者在临夏收集到一枚甘肃沙板"四川军政府造一百文"铜元,黄铜质,范铸,制作粗陋,正面上书"军政府造"面文"四川铜币",下书"当制钱壹百文".背面上书"中华民国三年",中间为十八圈,圈中为篆书"汉"字,突出的是此币的正面正中和背面"汉"字的下部都铸有一个"都"字.径39,厚2.7mm,重20克(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